1、据北京商报报道,2021 年3 月1 日,契合灵活就业劳动者特点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在浙江及北京落地。从试点落地过程来看,2020 年 10 月,银保监会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及以专属养老保险等形态满足养老需求;2020 年 12 月,银保监会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即将推出养老金积累和领取服务更加灵活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2021 年 2 月,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在业内征求意见(目前征求意见稿未对外公开,试点信息采用北京商报的报道),从3 月1 日起在北京、浙江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太平、泰康在试点公司之列。从背景来看,
2、新业态经济及灵活用工模式产生养老保障缺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9 年我国“三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增加值达到 1.62 万亿元,占GDP 的16.3%。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短视频主播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数量走高。按中国邮政统计口径,截至 2018 年底我国快递员数量已突破300 万人;据2019 年及2020 年疫情期间美团骑手就业报告,截至 2019 年底的美团骑手总数达到398.7 万人,根据美团市占率推算全行业骑手人数高于600 万;据中国人民大学抖音平台促进就业研究报告,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 月,抖音平台有效主播(收入大于 0 元)人数达 2,
3、097 万。与之匹配的灵活用工制度亦获得发展,于企业而言可减少支出,于从业者而言可获得更加灵活的工作方式。但由于灵活就业劳动者一般未与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形成正式雇佣关系,因此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企业年金,该群体产生养老保障缺口。此次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及待遇领取灵活,更加符合灵活就业劳动者实际情况。据北京商报报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领取年龄须在 60 周岁以上,领取期在 10 年以上,主要特点在于:1)一是允许企业依法合规为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投保,缴纳扣除初始费用后计入个人账户,权益归个人所有。我们据此推测,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政府以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为灵活从业人员购买
4、商业养老保险,预计企业实际负担的成本要低于正式雇佣关系下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企业年金的缴费支出。据此,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或零工劳动者可获得专属养老保障。2)二是收益累积模式灵活。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积累期在 5 年以上(投保年龄 60 周岁以上除外),采取“保证+浮动”收益累积模式,且累积期内资金可在高、中、低三档收益率假设下的投资组合间转换。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效果有待观察,但拓展了第三支柱的目标群体,利好商业养老保险意识普及。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弥补了新业态从业人员养老保障的不足,灵活的收益累积模式提升产品吸引力。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在劳动人口下降的背景下,企业为增加
5、灵活用工岗位的吸引力,具备参与专属养老保险的动机;但由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非强制属性,相关税收优惠细则目前监管部门未对外公开,企业的具体参与情况有待观察。建议关注专属养老保险试点的后续进展。2、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空间广阔基于以下因素考虑,我们认为中国商业养老保险产业链空间广阔:1)未来20 年人口加速老龄化,老年抚养比攀升,养老金需求旺盛;2)我国第一支柱养老金待遇不足,第二支柱实际惠及人口有限,需要第三支柱予以补充;3)第三支柱中的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依次落地,积攒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4)商业养老保险需要配套产业链,“养老保险+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产业链整合了险企资源,并对险企的承保端和投资端产生双重利好。5)账户制缺失、房地产替代效应、机会成本较高是此前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阻力,随着账户制度的建立、房价的稳定、长端利率的下降、权益资产配置比例的放宽、保险意识的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阻力下降、产品竞争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