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后的原因我们认为:1)下游客户属性的集中。以国内为例,随着补贴退坡,国内光伏装机 20 强中,国企的占比自 2016 年以来逐年提升,国企和海外大型能源集团对于组件公司的品质和口碑要求更高;2)龙头组件厂供给能力增强。早期光伏装机爆发性增长时,龙头企业产能扩张偏慢,独立组件代工厂有较好生存空间;但随着这两年因为两次“黑天鹅”事件装机放缓,以及融资环境宽松,龙头产能已较好覆盖需求增长,客户覆盖面更广。过去,大家把组件定义为劳动力密集,低附加值,低资金门槛、完全同质的低壁垒制造业;但我们认为,在光伏全球范围内进入平价时代过程中,组件端的壁垒已逐步构建,并使得某种意义下组件已成为一个高进入门槛的行
2、业,现有参与玩家或只少不多。其壁垒不是像其他环节一样依靠新技术、大规模或低成本所构建的,而更依赖于组件企业的品牌(历史项目量、使用口碑、财务状况等)和渠道销售(全球市场布局、渠道经营管理等)构建的综合能力,这也使得多年来光伏组件市场的玩家相对稳定,只有隆基依靠单晶硅片和管理层优秀的战略向下突围组件市场,也同时也解释了2014 年以来经历了 perc 替代 BSF 电池,以及单晶替代多晶等行业重大变化下,组件环节的主要玩家仍然是这几家,成为了行业的常青树。光伏厂商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体化和专业化。其主要区分依据为上游硅片和电池产能的布局完整程度,越高则一体化程度越高。专业化和一体化争论多年,我们在
3、平价时代更看好一体化,原因在于:一体化盈利波动性更小,周期性更弱。 从光伏最近的两次黑天鹅事件(18 年 531 和 20 年初的疫情),专业化厂商或一体化程度较低的组件厂受冲击时盈利波动更大,其原因在于行业景气快速下行时,掌握终端渠道的组件厂可以选择降低组件开工率并保障自身硅片电池的产出,减少外购,并利用长产业链平滑波动;而无论是专业化组件厂商还是上游专业化供应商则需面临降需求+清库存的双重压力,短期价格容易出现超跌;。专业化要求持续的技术先进性和成本先进性,这一点在光伏里较难实现。光伏和半导体产业有一定相像之处,而半导体偏专业化分工的特点也对光伏一体化还是专业化有所分歧。我们认为,专业化公
4、司长期存续最重要的是保持产品的领先性(包括技术和成本);当产品在市场具备充分竞争力时,专业化公司面临的供需环境更好,通常能够享受供不应求的订单和更高的超额利润;而一旦市场技术更迭或更高效设备推出时,原有产线竞争力下降,专业化厂商由于没有自身渠道,则将先于下游一体化厂商面临砍订单的窘境,需求下滑叠加库存压力,导致价格进一步下压,这样的负循环使其盈利波动较大。同时,光伏行业产品相对同质,技术扩产周期短,也使其很难实现像半导体一样的技术持续领先。总的来说,一体化是光伏公司保持长期竞争力,打破业绩边界,实现长期超额成长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公司竞争力:扬长避短,以慢打快,行稳致远品牌老,渠道广,全球知名玩
5、家组件出货量长期排名前列。根据 Global Data 统计,公司组件出货量连续 10 年持续保持增长,2014年进入全球前四行列,2018 和 2019 年连续两年位于全球第二位置,2019 年出货量达到 10.3GW,仅次于隆基。根据第三方统计,公司 2020 年出货量约为 15GW 左右,排名第三,稳居第一梯队。品牌上,公司产品品质优异,性能领先,荣获“欧洲顶级光伏品牌”、“澳大利亚顶级光伏品牌”、北极星杯“优秀光伏组件企业”等多项海内外荣誉。产品品质得到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Cypress Creek EPC, LLC、Acciona Energia Chile, S.p.A.、 Iberdrola , S.A.等国内外大型战略客户的广泛认可,与全球优质的电力公司及光伏电站系统集成商等核心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显示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