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军用市场由于底子薄,仍处在大力追赶阶段。近年来红外热像仪在我国军事领域的应用处于快速提升阶段,包括单兵、坦克装甲车辆、舰船、军机和红外制导武器在内的红外装备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单兵红外设备和红外制导是军用红外发展速度最快的两个赛道。单兵红外设备方面,根据红外成像技术的军事应用及展望,2003一文中显示,目前我军红外装备的人均配备比例尚不足 0.1,而美军为 1.7,我国红外设备渗透率较低,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近年来我国在单兵红外装备上进行了大规模装备,但离世界一流军队人均 1 部以上的水平还存在巨大差距。我们认为后续夜视仪、红外枪瞄等单兵红外设备市场将进入稳健增长阶
2、段,主要增长来源于渗透率继续提升和原有设备的同类高端化产品替换。由于红外热成像制导具有多种优势一直是一种主流的导弹制导方式,在制导导弹中应用极其广泛。其主要优势有灵敏度高、导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 “发射后不管”、具备准全天候功能以及强适应性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红外成像制导自诞生以来一直是精确制导导弹家族中的宠儿,根据浅析美国精确对地打击武器配系及作战使用数据,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飞机共发射了 5000 余枚“小牛” 式空对地导弹,大约 2/3 是红外成像型制导的 AGM-65D,取得了显赫的战果。目前我国外部环境日益严峻和实弹演练强度提升促使红外制导导弹需求增长,从而带动制导用红外
3、热成像仪的需求大幅提升。2.3.民用领域需求快速增长红外芯片成本降低和科技发展使得红外设备在民用市场的需求及应用大规模爆发。近年来由于红外芯片实现了国产化,同时芯片的封装技术从金属封装发展到了陶瓷封装,再进一步向晶圆级封装发展,进一步带动了红外产品的成本和售价下降,使得红外技术和产品在民用领域得以快速普及。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市场消费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品成本下降带来新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随着红外热成像仪在电力、建筑、执法、消防、车载等行业应用的推广,国际民用红外热成像仪行业将迎来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期。根据 Maxtech International及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预测,全球民用红外市场
4、规模将由 2018年的 45.73 亿美元达到 2023 年的74.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0.29%。在安防视频监控产品市场,随着传统产品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红外热成像技术成为安防厂商的关注重点,海康威视、大华等龙头厂商都在着力布局红外热成像产品市场。根据中国报告大厅数据,2010 年至 2017 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从 242 增长至 1142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24%。根据中国安防预测,十三五期间,红外产品安防监控领域市场规模将达 150 至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0%以上。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及消费水平提高,红外热成像仪将更多的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个人消费电子及物联网等
5、新兴领域,新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空间广阔。公司在基于先进红外热成像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消费级红外热成像产品以及与其他高新技术融合的红外光电技术领域均有技术储备,近年来已逐步开花结果。 2020 年下半年公司全新 Asens 系列车载红外摄像头上市,全面满足从低速无人车到L4 级别自动驾驶的安全需求;发布 AT1280 首款 130 万像素高清红外测温系统,配备红外 AI 智能分析软件,可满足高通量大范围人群体温检测应用需求;以及推出全系列基于自主 ASIC 芯片和自主 12微米晶圆级封装红外芯片的微型热成像监控与测温模组,聚焦机器学习和基于云的人工智能技术,随着 5G 技术的普及
6、,将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家居、家庭安防监控、智慧诊疗等领域,加速抢占未来红外市场。国产红外设备“走出去”已成趋势纵观我国红外产业的发 展,经历了核心器件全部依 2赖进010口(年以前)实现全国产化(2015 年左右)红外产品大规模走出去(2020 年起)三个阶段,随着我国红外产品不断出口海外,国内头部厂商有望树立品牌效应,实现收入规模的跃迁。红外探测器的设计、生产及研发涉及到材料、集成电路设计、制冷和封装等多个学科,技术难度很大,目前全球仅有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