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味酱渗透率处低位,行业空间较大调味酱在调味品行业中占比约10%,市场规模约400 亿。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2019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约3350 亿元,2013-2019 年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速约为6.5%。同时根据智研咨询的统计,调味酱的占比约 10%,据此估计 2019 年我国调味酱的市场规模约为 335 亿元。另外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预计 2016 年我国调味酱市场规模约400 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调味酱行业的市场规模为407 亿元,同比增长约 13%。综合参考,我们估计我国调味酱市场规模在 400 亿元左右。酱类品种繁多,渗透率仍处低位,市场空间较大。所谓
2、调味酱即用于烹饪、佐餐调味的各式酱料总称,主要包括辣椒酱、番茄酱、沙拉酱、蛋黄酱、拌饭酱、豆类发酵酱等。其中辣椒酱在整个调味酱占比最大,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9 年辣椒酱的市场规模约358 亿,2014-2019 年CAGR 约5%,同时拌饭酱的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张,2019 年市场规模约为 24.5 亿(同比+13.4%)。此外,我国调味品百强企业的产量稳步增长,2017、 2019 年中国百强调味酱产量/调味品产量分别为 82 万吨/1247 万吨、91 万吨/1429 万吨,调味酱产量增长明显。2016 年我国调味酱的渗透率仅约 54%,相较于鸡精、味精和酱油仍有较大差距,作为复合调味
3、料的细分品类,未来提升空间较大。香菇酱在整体酱行业中仍是较为细分的赛道。香菇酱 2008 年由仲景食品首创,相较于辣椒酱等品类历史相对较短,主要生产地集中在河南,主要食用地区为华中地区。从香菇酱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上游原材料行业:香菇酱所需原料为香菇柄(鲜香菇加工为干香菇留下香菇柄),主要产于河南、河北、陕西、浙江等地区,香菇柄的主要采购季节为每年 12 月至次年 4 月,需要批量采购处理以长时间储存。香菇种植容易受到天气、季节以及市场供需的影响, 2014-2019 年香菇产量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7%。同时,香菇柄采购价格总体呈现上行趋势,历史上来看,导致香菇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1)境内
4、外市场对新鲜香菇的需求量增加可能会导致干香菇及香菇柄供应量减少;2)人工成本上涨带动加工成本提高;3)其他食品加工企业对香菇柄需求量增加。中游制造业:产品风味、质量是核心竞争力,香菇酱的制作工序对产品的最终风味会产生影响,浸润中的复水、混合发酵、熟制、炒酱等工序均会影响产品的色泽、风味和口感。下游终端消费:渠道和品牌力是重要因素。目前消费者对于香菇酱的品类认知较少,对于品牌认知更为有限,因此加大终端营销宣传、渠道铺设以及品牌推广是破局之道。调味酱行业竞争格局分散酱类食用区域性明显,集中度较低。在整体调味酱行业中,老干妈作为辣酱代表,年营收突破 50 亿元,从市占率上来看,老干妈的市占率约10%
5、,其次为李锦记(6.3%)和海天(5.8%),若按照仲景食品约 3 亿元的调味食品业务计算,仲景食品在酱类行业中的市占率不到 1%。目前调味酱生产企业仍以地方性的中小企业为主,行业的集中度较低,对比酱油行业海天约20%的市占率水平,调味酱行业未来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公司公告数据,2014 年我国商超渠道酱行业CR3 为27.08%,市占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海天(9.49%)、欣和(9.14%)、丘比(8.45%),仲景商超渠道的市占率仅为 3.15%。香菇酱在调味酱中占比较小,参与者众多。仅从香菇酱品类来看,尽管香菇酱品类属于细分赛道,但目前海天、饭扫光、吉香居、厨邦、丁点儿等企业均推出香菇酱
6、产品,仲景食品将香菇酱作为主打产品,但行业竞争格局仍较为分散。调味配料应用广泛,复合调味料发展为其创造需求空间上游:原材料价格受天气影响波动较大。调味配料行业主要的原材料是红花椒、青花椒、青红椒等。综合来看,天气以及采摘人工成本是影响原材料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2018 年,红花椒重要产地甘肃地区因受低温冻害天气影响,出现较大面积减产,导致红花椒价格上升幅度较大。规模化企业在成本采购方面具备一定优势,同时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能力相对较强。中游:技术工艺铸就行业壁垒。根据生产技术分类,共有压榨法、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超临界 CO2 萃取法四种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