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业绩基本面复盘自2014 年公司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以来,公司业绩呈波动状态,历经 2016、2019两个波谷,经营基本面主要历经的阶段如下:2014-2015 年: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化肥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公司两年净利润均保持了超过 30%的较高增速,盈利能力较强。2016-2018 年:自 16 年起,粮价周期下行,同时大量竞争者的进入导致化肥行业产能开始过剩,各企业为抢占市场掀起价格战导致盈利能力下滑,行业内部较为混乱并快速洗牌。另一方面,在“十三五”提出到2020 年实现化肥用量0 增长的背景下,一系列化肥相关的补贴政策连续退出,针对化肥行业的运费优惠、电价优惠、天然气优惠和增
2、值税优惠相继在 2015 年取消,对化肥需求造成明显抑制作用。在这一阶段内,公司业绩于 16 年发生明显退坡,但很快于 17 年恢复并在 17、18 年连续实现净利润同比超 20%的增长,体现了作为行业龙头较强的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2019-2020 上半年:2019 年,国内“三磷整治”政策公布,标志着磷肥行业的环保供给侧改革开启。同时,自 2019 年下半年以来,公司连续遭遇原材料价格暴跌、环保冲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利空因素的影响,导致业绩进入低迷期。2019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6.51 亿元,同比下滑 20.5%;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5.03 亿元,同比下滑
3、 20.2%。2020 年三季度至今:实际上自2020 年二季度以来公司经营已再次走上正轨。2020Q2 公司实现单季度 3.11 亿的归母净利润,在连续三个季度的下滑后实现同比转正;2020Q3 单季度再次实现 2.92 亿的归母净利润。公司2020 年前三季度实现共营收82.42 亿元,同比增长 1.5%;实现归母净利润 7.96 亿元,同比增长 23.9%。2020 年在政策和下游需求的双重刺激下,农产品价格持续上行显著提升了复合肥的需求,行业进入景气上行周期。叠加供给侧改革下公司自身产品和渠道的升级以及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的不断凸显,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将迎来量价齐升的高速增长阶段。公司近两年
4、复合肥销量增长明显,新型复合肥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从公司收入结构来看, 2020 上半年磷复肥业务贡献了约 97%的营业收入,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公司进出口贸易营收占比不断下滑。公司磷复肥业务可进一步划分为磷肥(磷酸一铵)、常规复合肥和新型复合肥。从销量来看,2017 至2019 年,公司常规复合肥和新型复合肥销量分别从263.4 万吨和48.8 万吨增长至270.3 万吨和65.6 万吨,在景气低谷期依然实现增长。同时,我们预期2020 年两者销量可实现 10%左右的增长。从营收来看,公司新型复合肥业务于 2020 上半年实现10.66 亿的营收,占总营收比重为 19.8%,营
5、收占比持续提升;于 2020 上半年贡献2.65 亿的毛利,占总毛利比重为 23.86%。利润率方面,公司磷复肥分产品毛利率于 2020 上半年均实现明显回升,对应了公司业绩整体回暖的趋势。其中新型复合肥毛利率整体由于磷酸一铵和常规复合肥,在 2020 上半年达 24.89%。总体来看,公司磷复肥产销率维持较高水平。据公司披露,2019 年公司共实现磷复肥产量423.77 万吨、销量423.13 万吨,产销率达 99.85%。近年来公司产品产销率均维持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反映了在周期波动下公司产品依然具备稳定的需求,同时公司的库存积压和库存成本得到了很好的降低。 公司多方面财务指
6、标优于业内竞争对手公司于 2019 年和 2020 年前三季度分别实现毛利率 18.68%、20.61%,优于史丹利和云图控股,但低于金正大。从净利率角度看,公司领先于同行业公司的优势更加明显。2019年和 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分别实现净利率 6.98%和 9.65%,同时净利率从 2014 年至今均保持在 6.8%以上,即公司保持着稳定的盈利水准和投资回报率,在行业低谷期公司效益依然可以得到保障。从归母净利润的绝对数值和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来看,公司近两年表现也明显优于可比公司。资产负债率方面,公司自15 年起一直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低于行业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