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PA 造就高质量非原厂配件,为第三方维修保驾护航。合格汽车零件协会(CAPA)于 1987 年由美国从事车辆保险业务的前 5 大保险公司、30 多家零配件经销商、维修服务商和 2 家消费者团体共同出资成立,是一家对非原厂配件进行质量认证的行业协会。虽然 CAPA 本身不做测试,但其制定了合车、材料质量以及耐用度等一系列零件认证体系,以确保零件的外观与功能上达到原厂水平。我们认为,美国第三方维修的兴起和完备的零配件认证体系密不可分。一方面,认证体系可以消除消费者对于第三方维修所使用配件质量的不信任感;另一方面,在对配件质量有信心的前提下,保险公司也更乐于与第三方维修达成合作,从而扩大行业利润
2、。 供给端:规模效应带动的价格优势是第三方维修的核心竞争力 相较于授权汽车经销商,第三方维修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得益于对可维修品牌、车型均不存在限制,第三方维修厂商的单店平效和人效利用率一般而言会更高,从而对授权经销商形成天然的价格优势。此外,自 2000 年以来,美国第三方维修的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主要系四大龙头厂商均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一步扩张,形成规模效应。而规模效应带来的优势包括了:1)大规模的零配件采购有望提升维修厂商的议价能力,使得采购价格更低;2)诸如仓库、管理系统、员工培训等一系列成本可以被更好地分摊;3)通过门店的广覆盖形成品牌效应,以增强消费者
3、对产品的信任度,巩固消费者黏性。 展望国内:市场格局类似美国80 年代末水平,后续发展路径清晰 借政策和车龄结构老化趋势,第三方维修迅速崛起 政策法规相继出台,扫除第三方维修发展障碍。自 2014 年以来,各项有关汽车领域的反垄断政策加速推出。其中,2015 年下发的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汽车零部件和维修信息公开;而 2019 年出炉的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则禁止汽车供应商在售后维修方面的各项垄断,保证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执行方面,2014-2019 年期间,已有接近10 家知名汽车品牌因违反反垄断法而被处罚,合计罚款金额超过 30 亿元。我
4、们认为,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与美国的汽车可维修法案较为类似,而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则和马格努森-莫斯保修法更为接近,两者的相继推出,已基本在法律政策层面扫除了第三方维修发展的障碍。 零配件认证体系现雏形,助力第三方维修加速发展。此前,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完善的质量认证体系和权威的认证机构,我国汽车零配件较为混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汽车后市场,尤其是第三方维修的健康发展。但近年来该情况正逐步得到改善:1)行业标准方面,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于2015 年推出,首先解决了汽车零部件标准化的问题;2)认证机构方面,2019 年成立的中汽中心检测认证事业部(CAQC)在
5、性质方面与 CAPA 同为第三方机构;在业务方面也提供了与 CAPA 类似的自愿性认证。3)认证体系方面,2019 年10 月,CAPA 授权的认证机构 Intertek 和CAQC 共同制定国际、国内双重配件质量权威认证体系,推出了“PICC 中国人民保险推荐认证配件”。我们认为,从标准、体系、机构三方面,我国零配件认证体系已经有了一定雏形,其有望助力第三方维修加速发展。车龄结构性老化趋势明显,第三方维修需求有望大幅提升。当前,虽然国内汽车年销售量仍然保持在 2000 万台以上,但增长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汽车市场未来整体正在由销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受该变化影响,国内汽车的平均车龄也从2010 年的2.47 年上升至2018 年的 4.9 年,其中0-3 年的准新车占比下降明显,而10 年以上的老车比例显著上升。由于老车残值较低,在维修保养上的预算有限,其通常不会选择继续在 4S 点进行维修保养,而是转向第三方综合维修店。我们判断,在车龄结构老化趋势不变的前提下,国内对第三方的维修保养需求有望大幅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