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友盟+】三菱耗油门传播影响力深度分析报告 2016年5月 2016年4月20日5月19日 2 报告说明 汽车产品在整个消费品领域中处于高端地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汽车企业的发展一方面靠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另一方面需 要借助公关战略做品牌宣传。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飞速发展,在品牌宣传及公关传播中网络传播的地位日益突出。【友盟+】一直以来借助自 有的大数据平台及数据监测和挖掘技术,持续监测汽车行业的网络传播情况,包括汽车品牌、企业、产品的传播效果,危机事件的传播影响等。近 期,三菱油耗造假事件爆发后,【友盟+】针对这一企业舆情事件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情况做了持续监测,并编制了这份
2、数据报告供相关人士参考。 研究背景 统计时间 研究方法 以【友盟+】覆盖的汽车资讯网站监测数据为主,兼顾论坛、微博、微信、视频等传播渠道的页面爬取数据,侧重反映事件在网络媒体上的传播影 响力。(研究局限性:本报告属于监测代码及搜索程序结合人工判断所生成的报告,而非严格意义的抽样调查研究,其意义在于为正式的科学研究 给出初探性结论。) 1 2 3 4 3 主要研究发现 结合传播渠道看,主流媒体新闻报道以造假事件描述及日产收购三菱为主;微信公众号及 微博大V中对造假本身讨论较少,对收购话题讨论较多;论坛中以网友主观调侃造假负面影 响为主;视频新闻内容以事件描述为主。 从媒体报道规模和网民关注规模的
3、变化趋势看,事件发酵(恶化)及转折阶段明显高于事 件爆发阶段。 在事件转折阶段,12日晚间日产收购三菱,患难真情还是趁火打劫成了行业热议话题。随 后,关于汽车行业格局变化、行业造假现象的讨论不绝于耳。这说明媒体和网友更加关注 由此引发的汽车行业层面话题。 从网民关注热度看,事件发生以来未出现单日浏览量进入热点新闻排行前五十的情况。同 时,事件关注人群以汽车兴趣人群为主。这说明该事件的核心影响力仍然局限于汽车行业, 未进入重大社会热点的范畴,传播影响力有限。 网友评论声音中以负面声音为主,集中在对造假本身的抨击、对日本工匠精神的质疑、对 汽车行业乃至商业界造假的调侃、对收购事件的调侃以及泛抵日情
4、绪的宣泄等。少数正面 声音中主要提到三菱发动机、日本品牌、诚信精神及政府监管等值得肯定。 5 目录 一、网络舆情概览 二、传播进程分析 三、传播渠道分析 四、网友声音分析 一、网络舆情概览 6 三菱深陷油耗门,被日产火速收购 事件概述 德日乃至欧美汽车通常是国人心目中技术先进、工艺精湛、性能出众的代名词,然而,汽车行业中国际品牌的造假行为并非只在少数企 业存在,也并非只在小企业存在。继大众“排放门”之后,三菱再曝“油耗门”:4月20日,三菱汽车社长承认,4款轻型汽车在油耗测 试中存在“主观违规”行为,2013年公司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了虚假的轮胎阻力和空气阻力数据,从而在产品标注中降低了车辆油耗
5、和 污染物排放数值,不仅欺骗了消费者,对政府不诚实,更有违法嫌疑。尽管此次丑闻所涉车型并未在日本本土以外的地区销售,但就三 菱汽车的公司形象和销售而言,将因此遭受重大打击。5月12日, 日产“趁火打劫”,收购三菱汽车34%股权, 成为三菱汽车最大单一股 东。 事件起因 三菱油耗门中匪夷所思的“兄弟企业检举”与“老板自揭伤疤”,原因在于日本的市场信用体制,真正达到“众口铄金”。据报道,三 菱汽车篡改燃效数据曝光是因为与三菱保持合作关系的日产质疑三菱汽车代工车型的实际油耗与三菱汽车方面提供的数据不符,要求三 菱汽车加以确认。最后,三菱汽车的内部调查让篡改数据达25年之久的违规操作浮出水面。 事件影
6、响 1.事件共涉及62.5万辆车。三菱已经终止相关四款车型的生产和销售,并承诺对客户进行赔偿。有分析称,三菱损失近9.5亿美元。 2.事件公布后两天的时间里,公司就接到客户投诉电话800多个,一些刚签订的购车合同被取消。 3.后续测试中,将核查销往海外的车辆在油耗测试时是否也进行了作弊。 4.三菱汽车股价暴跌,公司市值迅速蒸发了三分之一。 5.三菱品牌形象又一次受到重创,经营管理体制及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也受到公众的质疑,日本民众甚至希望三菱汽车早点倒闭。 6.一系列问题曝光后,其影响也扩大到了三菱汽车的合作伙伴。东京商工调查4月26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日本国内与三菱汽车有 直接交易的企业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