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 92.9% 2020数字经济宏观环境扫描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1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2 -15.8% -7.5% -2.8% -1.8% -1.1% -16.1% -10.3% -6.3% -3.1% -1.6% 3月4月5月6月7月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速 固定资产投资额 累计增速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4 4G 4G 5G 5G IPv6 ICT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5 均值29.6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6 0 20000 40000 60000 80000
2、 100000 120000 阶段省份数量发展特征 引领5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处于引领者位置 新秀5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跃升潜力 追赶5数字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追赶势头强劲 发展14数字经济发展初见成效,仍需稳步提升 起步2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为薄弱,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7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8 31.3 24.6 30.1 32.4 基础指标 产业指标 融合指标 环境指标 总指数平均值一级指标平均值 排名最高排名最低 该省份一级指标排名最高项该省份一级指标排名最低项 基础指标排名产业指标排名融合指标排名环境指标排名基础指
3、标排名产业指标排名融合指标排名环境指标排名 广东 北京 江苏 浙江 上海 山东 福建 四川 河南 湖北 河北 湖南 安徽 重庆 江西 陕西 广西 天津 贵州 辽宁 云南 山西 黑龙江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海南 吉林 宁夏 青海 西藏 省(区、市)省(区、市) 从四个一级指标的结果来看,基础指标、融合指标、环境 指标得分均高于平均值(29.6),而产业指标则低于平均 值,我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稍显逊色。图1-5给出了各省 份排名居第一位和最后一位的指标,展示了各地的优势和 劣势所在。如,对于江苏和浙江自身而言,其优势在产业 融合发展领域,而在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方面仍需提升;对 于四川而言,其数字基
4、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好,但数字经济 发展政务服务环境仍需提升。各省(区、市)应依据地区 特征继续推动得分较高的指标保持优势,同时注意补齐短 板,实现数字经济全面、平衡发展。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9 广东 北京 江苏浙江 上海 山东 福建 四川 河南 湖北 湖南 河北重庆 广西 贵州 辽宁 云南 山西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吉林 黑龙江 天津 海南 宁夏 陕西 西藏 青海 安徽 江西 数字牵引型 广东 北京 江苏 浙江 上海 山东 福建 四川 河南 湖北 河北 湖南 安徽 重庆 江西 陕西 广西 天津 贵州 辽宁 云南 山西 黑龙江 甘肃 内蒙古 新疆 海南 吉林 宁夏 青海
5、西藏 数字牵引型 (davg,iavg) 潜力型 (d、iavg) 目前我国各省(区、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广东、山东、湖北等11省(市) 属于均衡型,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数字产业化水平都高于平均值,数字经济发展最为充分;安徽、河北、 重庆3省(市)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远高于数字产业化,属于融合提升型;剩余17个省(区、市)的 数字经济两化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均值,产业潜力亟待挖掘。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优于产业数字化水平 的数字牵引型省份暂时空缺。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11 西藏 甘肃 四川 宁夏 青海 排名1-56-1011-1516-2021-2526
6、-31 58.4 51.551.1 47.7 42.840.640.540.340.1 38.837.5 32.431.630.930.6 29.829.028.027.827.5 24.823.923.2 22.020.920.519.9 18.415.9 15.1 9.6 广东 北京 江苏 浙江 山东 河南 四川 福建 河北 湖北 上海 江西 湖南 广西 辽宁 安徽 山西 陕西 重庆 云南 天津 贵州 黑龙江 甘肃 吉林 内蒙古 新疆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2020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DEDI) 12 传统数字基础建设 新型数字基础建设 14.314.2 6.5 2.82.7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