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目录1、 疫情之下,公共卫生事件催化血制品行业不断发展42、 中国血制品行业现状:结构不成熟,供需缺口大62.1、 需求端:人血白蛋白较成熟,静丙空间大,小品种增速快62.2、 供给端:集中度低,采浆量缺口大93、 新冠疫情后的机遇:价格弹性与渗透率提升113.1、 静丙:渗透率提升与适应症扩展113.2、 人血白蛋白:进口供给紧缩有望释放国产替代空间133.3、 凝血类:血友病渗透率仍较低,空间巨大143.4、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刚需强劲,破免和狂免增长迅速194、 投资建议:看好采浆规模大、综合利用率高的血制品龙头224.1、 华兰生物:血制品平稳增长,四价
2、流感疫苗贡献弹性234.2、 天坛生物:规模优势,强者恒强244.3、 双林生物:卸下历史包袱,迈向新征程264.4、 卫光生物:优化营销,向上趋势明显304.5、 博雅生物:以血制品为主导全面发展,血浆调拨蕴含巨大弹性331、疫情之下,公共卫生事件催化血制品行业不断发展在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政策发展历史中,历次公共卫生事件均对行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l 艾滋病: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为了防止艾滋病在国内流行,外国血液 制品进口受到严格限制,相关部门对国内血制品生产单位进行整顿;90 年代中期为了控制艾滋病传染,部分省份一度紧急关停所有浆站,国务 院发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
3、置的制度; 2001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15)的通知规定,国家实行血液制品企业总量控制,从 2001年起不再增加新的血液制品企业。l 疯牛病:2002 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牛源性及其相关 药品监督管理的公告,禁止从疯牛病疫区国家进口血制品。l 非典:在非典期间,免疫球蛋白、恢复期血浆等血液制品在危重症患者 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卫光研制的 SARS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被国家 列为战略性技术储备及治疗药品储备。l新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 第二版) 中建议危重患者可以酌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将含有新型
4、冠状 病毒抗体的人恢复期血浆用于早期新冠肺炎患者。综合来看,历史上的公共卫生事件对于血制品行业的影响大致分为三个方 面:1) 监管标准的提升:包括浆站设置、企业设立、批签发、检疫期等各项制 度陆续完善,行业的政策壁垒、门槛持续提升;2) 临床应用的普及:免疫球蛋白、恢复期血浆等产品是传染病治疗中的经 典应用,疫情会促进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普及程度和渗透率;3) 进口品类的限定:截至目前,我国允许进口的血液制品仍然只有人血白 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临床应用的普及,我国血制品行业正逐渐走向成 熟。表 1:我国血制品政策或重大事件沿革与公共卫生事件时间政策或重大事件相关公共
5、卫生事件1985 卫生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禁止III 因子制剂等血液制品进口的通知,严禁任何单位进口 VIII 因子、IX 因子制 剂等血液制品,人血清白蛋白的进口认真审查严格控制。艾滋病1984 海关总署、卫生部、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部发布关于限制进口血液制品防止 AIDS 病传入我国的联合通知,严格 限制进口国外血制品。1989 卫生部药政局组织国家生物制品监督员及检定所等有关专业人员,对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进行整顿验收。1990 每个省可以暂时保留一个血液制品生产单位。1992 鉴于冰冻干燥血浆存在临床疗效不确切、不能综合利用血液和传播疾病的弊端,国际上已经基本淘汰,国家卫生部 发布关于暂时停
6、止生产和使用冻干血浆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暂停生产和使用冻干血浆。1995 为控制艾滋病传染,河南省、安徽省、河北省紧急关停所有单采血浆站。艾滋病 国务院发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实行单采血浆站统一规划、设置的制度,浆站由血液制品生产单位设置或者由1996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单采血浆活动;单采血浆站只能向一个生产单位供应原料血浆;禁止出口原料血浆。1997 卫生部规定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原料血浆供应范围。1999 血浆站从县医院分离出来,变为独立的事业单位。2000多种血制品列入 2000 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卫生部修订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