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1吴玮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设实践与展望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2 0 2 4 年 6 月P2目录目录一、背景形势二、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设三、发展展望P3P3背景形势01P41 背景形势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地震、暴雨、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发高发。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持续推进,各类承灾体暴露度、脆弱性不断增加,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P51 背景形势2023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倒塌房屋20.9万间,严重损坏62.3万间,一般损坏144.1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0539.3千公顷;直接经济
2、损失3454.5亿元。P61 背景形势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要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提高突发事件响应和处置能力。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20192019年年1111月月29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P71 背景形势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坚持安全第一
3、、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应急力量建设。20222022年1010月16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P81 背景形势强化信息支撑保障系统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建立符合大数据发展规律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完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和社会动员
4、等功能。升级气象核心业务支撑高性能计算机资源池,搭建气象数据平台和大数据智能应用处理系统。P91 背景形势 根据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灾害救助工作需要等因素,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针对一级响应,灾情稳定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工作的统一部署,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受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工作,按有关规定统一发布灾害损失情况。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结合可能受影响地区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可能出现的灾情进行预评估。密切跟踪灾害风险变化和发展趋势,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
5、失进行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相关措施。灾情稳定后,应及时评估、核定并按有关规定发布灾害损失情况。P10P10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设02P11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供精准高效的灾害数据分析和应对策略,但是面对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设仍面临许多困难。2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设多源实时灾害信息获取能力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的时效性灾害评估的精准性和工具化灾害风险防范与应对的综合策略P122自然灾害评估系统建设依托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结合全过程自然灾害评估的核心应用需求,整合数据资源、集成专业化评估模型,建设自然灾害评估系统。解决信息获取不足、手段不多、运转不畅、综合无术等难题,为重大自然灾害评估及时提
6、供技术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跨区域跨部门多源数据汇聚为基础以产品及时精准服务为目标以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方法软件化研发为核心P13总体架构设计业务服务支撑层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应用层平台支撑基础数据层大屏PC电脑手机WebSocketTCP/UDPJSON/XMLHTTP/HTTPS用户认证服务基础应用服务日志服务审计服务服务总线统一身份认证文件服务用户权限管理API接口业务数据接入数据共享交换数据标准化信息管理服务资源分析服务资源可视化服务GIS服务通信服务空间数据发布融合通信系统电子邮件服务系统企业微信服务空间数据发布一张图服务互联网、舆情气象、水文、地震等专业数据遥感与基础地理灾害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