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出品方:学术支持机构:联合出品机构:2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摘要自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新模式,具有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等特点,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有机互补,已成为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新动能。近年来,中国银行业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通过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手段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运用,为更广泛的群体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成为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基石。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快速发展并迭代升级,为数字
2、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银行业持续加大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加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数字化”向“数智化”迈进;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以及数据治理能力,有效破解规模、风险、收益难以兼顾的“不可能三角”。此外,少数几家数字银行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基于安全可控技术的全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进一步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的提质增效扩面。多元、综合、开放逐渐成为我国银行业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基于数据和场景的数字信贷服务创新一直是我国银行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当前我国信贷覆盖度和满足度已达到较高水平,普惠金融发展由最初的“增量扩面”阶段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
3、从信贷服务扩展至财富管理等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并且部分商业银行开始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以赋能小微企业成长;另一方面,部分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银行业机构开始探索对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以助力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摘 要3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融合”发展是做好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数字普惠金融内涵丰富、外延较广,与其他领域存在较多交叉。2023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领域指明了方向。例如,在科技金融领域,银行业通过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养
4、老金融领域,以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和优化适老金融服务为两大抓手,助力实现老有所养;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积极融入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绿普融合”发展。健全多层次、广覆盖、竞争有序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引导不同类型银行发挥自身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对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可进一步强化资源和技术禀赋,推动金融服务向薄弱领域延伸;对于城商行、农商行等地方中小法人银行,充分发挥其地缘、业缘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方式,满足普惠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对于我国少数几家数字银行,鼓励其将前沿技术运用于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提
5、升金融消费者体验,助推行业进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展望未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须进一步平衡创新和风险的关系,做好金融消费者保护,充分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并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助力走好中国特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之路。4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第一章 十年“蝶变”: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5(一)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背景与历程 6(二)中国银行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就 8第二章 科技“竞速”:数字金融驱动我国银行业向“新”求“质”13(一)底层技术加速迭代,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向数智化发展迈进 14(二)技术创新打破普惠金融服务的“不可能三角”17第三章 服务“进阶”:多元、综合
6、、开放是我国银行业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的重点方向 (一)线上:基于数据和场景的数字信贷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 22(二)多元: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从信贷扩展至财富管理等更广泛金融服务 24(三)综合: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服务,赋能小微企业成长 25(四)开放:对外赋能,提升银行业数字化水平 27第四章“融合”发展:做好“五篇大文章”是实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科技金融:助力打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32(二)养老金融:以差异化金融产品供给和优化适老金融服务为两大抓手,助力老有所养 34(三)绿色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绿色小微主体转型发展,实现绿色金融的扩面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