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面向 6G 的多维融合的数据编织技术演进 Evolution of Data Weaving for Multi-dimensional Fusion Toward 6G 2024/04/16 摘要 随着 5G 向 6G 的演进,网络的组成已发生明显的变化。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演进,将传统的陆地移动通信的组网范畴从地表扩大向高空和太空,建立地面、空中、卫星组成的空间立体维度的通信网络。不仅通信的形式将改变,网络的组网、资源的编排调度等都将形成新的格局。同时,随着网络算力提升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多类型传感器增加了网络对环境更强的感知力,通信、感知、算力的融合,为未来 6G 网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
2、方位信息交互和信息处理环境。如何充分利用和管理好空天地、通感算带来的新数据维度、新交互模式,为 6G 通信网络智能化提供多维度融合的数据和信息,成为当下数据信息技术演进的重要话题。本白皮书从 6G 系统视角分析其数据诉求,分析数据编织演进方向和面临的挑战,尝试列出关键数据使能技术以实现 6G时代的数据智能。摘要.2 1.数据编织概述.6 1.1 数据编织的现状.6 1.2.数据编织的定义.6 1.3.数据编织的应用价值.7 2.以 6G 系统视角看数据.8 2.1.6G 多维数据的价值.8 2.2.系统自身产生的大数据.8 2.3.系统智能化的数据诉求.10 2.4.新技术引入的多维数据.11
3、 2.5.多维度数据融合与数据编织成为 6G 数据治理的重要突破口.12 3.面向 6G 的数据编织技术演进方向.13 3.1.6G 对数据编织提出的技术挑战.13 3.1.1.多维度数据与数据融合.13 3.1.2.数据检索性能要求.13 3.1.3.数据有效性要求.14 3.1.4.数据主权.14 3.2.面向 6G 的数据编织技术演进.15 4.面向 6G 的数据编织框架与功能.16 4.1.面向 6G 的数据编织框架.16 4.2.关键功能与组件.18 5.数据编织演进使能技术.20 5.1.语义知识图谱.20 5.2.主动元数据.21 5.3.数据编排.22 5.4.DATAOPS.
4、23 5.5.数据虚拟化访问.23 6.挑战及风险.25 7.总结与展望.26 7.1.总结.26 7.2.展望.27 参考文献.28 缩略语.29 文档作者列表:贡献者 单位 王首峰、郭建超、张联华、王立冬、冉旭、曹阳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严学强、习燕、赵明宇、王俊凡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李瑞华、裴郁杉、黄蓉、徐乐西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李唯源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张晓康、包施晗、徐晖、孙万飞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杨立、王菲、谢峰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王卫东、王程、王朝炜、秦晓琦 北京邮电大学 赵楠 大连理工大学 曹越 武汉大学 温淼文 华南理工大学 孙文
5、西北工业大学 1.数据编织概述 1.1 数据编织的现状 数据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驱动因素,在去中心化、分布式的网络架构趋势下,大量的数据产生于分布式模式下的多个节点中,数据源以及数据量不断增加。同时,不同的系统和应用程序可能会独立存储和管理其数据,导致数据孤立和难以整合,数据和应用孤岛的数量不断增加,多维数据的连接、协同、融合充满挑战。缺乏全面的数据访问和使用会导致智能化业务的能力难以开展,预测数据的可用性、可靠性降低,以及分析效率低下。企业必须使用一种新型的数据管理来应对企业数据资产日益加剧的多样化、分布式、规模、复杂性等问题。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数据编织应运而生,用于解决数据的多样性、分散性
6、、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数据编织作为一种有前途的数据管理解决方案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分析机构甚至认为 数据编织(Data Fabric)架构是数据管理的未来,也是数据治理的福音。1.2.数据编织的定义 数据编织是一种新兴的数据管理和数据集成设计理念,是为应对复杂的混合数据环境所面临的挑战而设计的一种架构方式,侧重于实现统一多样化和分布式数据资产的功能,强调自动化的数据集成、整合和治理,以支持跨云环境下的便捷交付部署。数据编织基础理念是通充当数据端点之间的虚拟连接组织,它通过一个通用的架构,连接所有物理的、虚拟的、云化的环境,将可信数据从所有相关数据源、以灵活且业务可理解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