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厨余垃圾处理:反思迭代,提质增效刘建国教授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秀钟书院20242024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年会有机固废技术模式研讨会,北京,2024.11.102024.11.101厨余垃圾分类是我国垃圾分类的焦点、难点和痛点家庭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厨余垃圾1厨余垃圾管理制度是固废法新增的重要制度生活垃圾管理重大原则生活垃圾管理重要制度 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全过程监控和信息追溯制度 信用记录及信息公开制度 固体废物进口清零制度 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监测及公开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政府统筹部门联动制度分类管理责任人制度绩效考核排名制度城乡/区域统筹制度 厨余垃圾管理制度 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废弃
2、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限制过度包装制度 一次性塑料制品禁限制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污染担责原则1厨余垃圾分类存在盲目性,处理技术路线尚不明确管理重点放在了厨余垃圾源头分出率上,本质上还是被动的末端处理思路,忽略了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耦合系统和完整链条,盲目追求过高的厨余垃圾分出率,在源头减量和食物功能利用方面着力较小,在资源化产物利用方面举措乏力。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多种多样,不同技术路线的综合成本、环境影响差别较大,而分类初期厨余垃圾组分特性复杂,成熟稳定、成本较低、绩效较高的技术较为缺乏,国家层面迟迟不能出台适用技术目录和技术政策。分类成效较好的城市厨余垃圾大量产生,处理设施能力
3、缺口较大,导致部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经过一定预处理后仍然需要进入焚烧厂处理,部分城市在缺乏科学论证基础上推广小型就地处理设施,造成高能耗、高成本和跨介质污染等问题。1资源化产物利用标准不健全,环境与经济效益较差厨余垃圾作为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理想出路是达到产品质量与环境保护标准后返回土地,形成生态循环。有机肥料(NY525-2021)中将厨余废弃物(经分类和陈化后)作为评估类(经安全性评估通过后可使用)的有机肥料生产原料,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保留了一定空间。在实践中,厨余垃圾资源化产品作为有机肥料施用的前景依然不明朗,以土壤改良、园林绿化、矿山修复等方式实现土地利用缺乏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厨余
4、垃圾资源化产物除沼气外,其他产物如堆肥、沼渣、沼液出路受限,多数情况下堆肥、沼渣最终依然需要焚烧处置,沼液需要作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综合成本数倍于焚烧发电处理,严重影响厨余垃圾处理行业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第1阶段:针对高厨余生活垃圾的生物反应器填埋第2阶段:生活垃圾机械生物处理+有机组分厌氧产沼短期好氧高压挤压淋滤水解填埋式厌氧发酵干式厌氧发酵湿式厌氧发酵甲烷短期好氧改性+填埋式厌氧发酵稳稳定定化化程程度度稳定化标准(稳定化标准(FSQFSQ)时间时间受控受控短期短期好氧预处理好氧预处理厌氧厌氧生物反应器填埋生物反应器填埋原位原位好氧好氧快速稳定化快速稳定化7d7d2a2a解除产气抑制并提高
5、产气稳定性解除产气抑制并提高产气稳定性减少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减少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 在最优条件下原位好氧降解在最优条件下原位好氧降解 短期内(短期内(1a45%45%资源化利用率85%85%4545-55%55%*监管智能化分类精准化填埋最小化回收最优化减量最大化制度推动转型升级标准引领打通链条降碳驱动技术迭代第6阶段:建立厨余垃圾全链条减量利用层次架构改变餐饮文化,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余量食物捐赠制备动物饲料油脂回收、厌氧产甲烷、堆肥脱水后焚烧发电填埋供应链精细化管理减少食物废弃和浪费四种就餐场景人均每餐浪费水平调研结果84.657.560.424.6鼓励大型商超、零售企业和连锁饭店余量食物捐赠划分标准:有无第三方公益机构参与?该模式构筑了“捐赠企业第三方公益机构(含二级分发机构等下设或授权实施组织)接收方”的余量食物捐赠大循环。集中捐赠(大循环式)分散捐赠(小循环式)该模式可分别构筑“捐赠企业分店接收方”或“捐赠企业分店总店/大仓接收方”的内部小循环,全流程主要由捐赠企业自主完成。大规模、长链条、跨区域中小规模、短链条、就地捐赠支持食品废物合规饲料化利用保持食物功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57条:禁止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利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厨余垃圾饲喂畜禽。谢谢大家,欢迎交流电话:13910569582邮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