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 年年 11 月月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Copyright Notification未经书面许可未经书面许可 禁止打印、复制及通过任何媒体传播禁止打印、复制及通过任何媒体传播2024 IMT-2030(6G)推进组版权所有2目目录录前言.6一、通感一体网络架构的技术背景及驱动力.7(一)业务驱动.7(二)技术驱动.9二、通感一体网络架构设计.10(一)架构设计原则.101.逻辑设计原则.102.功能设计原则.11(二)总体架构设计.121.通感一体架构逻辑功能设计.122.通感一体网络架构和功能设计.143.接口设计.15三、通感一体关键技术研究.17(一)感知数据上报.171.终端数据上
2、报.172.基站数据上报.173.非 3GPP 数据上报.18(二)感知数据的传输.191.感知控制信令的传递.192.感知数据的传递.19(三)感知数据的处理.20(四)感知数据的复用.21(五)感知数据的开放.22(六)感知任务的相关流程.221.感知节点选择.222.感知业务连续性.243.感知任务的鉴权授权.264.对终端提供感知数据的激励机制.273(七)对第三方获取感知数据的计费.28(八)感知和 AI 的融合.29四、总结和展望.30缩略语简表.32参考资料.34贡献单位.354图图目录目录图 1 通感一体化架构逻辑视图.12图 2 6G 通感一体网络架构图.14图 3 6G 通
3、感一体化架构接口.16图 4 双基地感知模式下的感知节点切换场景示例.24图 5 感知模式切换的示例.25图 6 混合感知模式.265表表目录目录表 1 感知用户信息表.286前前言言通感融合是 6G 技术的核心特征,是移动通信向信息服务转变的关键力量。6G 所提供的移动信息服务,不再仅仅提供信息的传输服务,而是要融入到信息的全生命周期过程,6G 网络在立体化全域覆盖的基础上,通过新增通、感、算、AI 等多维度要素能力,提供从感知、传输、存储、处理到利用的信息流的全过程服务。6G 新场景如低空经济、智慧交通与智慧工厂的兴起,对网络的泛在性与高精度感知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需求。在此背景下,
4、需要构建一个灵活、智能、可扩展的通感一体网络架构,以支撑 6G 时代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与场景应用。基于通感一体架构,可以实现通信与感知能力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网络的感知精度与广度,赋能更多创新业务与商业模式。本白皮书对通感一体架构的技术背景、架构设计原则、架构详细设计、关键技术和典型感知流程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希望与业界伙伴一道,以架构为牵引,逐步确立通感一体架构的发展形态、技术走向和产业基础,锻造信息通信网络长板。7一、通感一体通感一体网络网络架构的技术背景及驱动力架构的技术背景及驱动力(一)(一)业务驱动业务驱动作为 6G 研究热点之一,通信感知一体化(即通感一体化)已经被国际电联无线电
5、通信部门(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Radio communicationSector,ITU-R),中国 IMT-2030(6G)推进组,北美 Next GAllianc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uropean Telecommunications Standards Institute,ETSI),Hexa-X,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等
6、组织广泛关注。2023 年,ITU-R 在IMT 面向 2030 及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建议书将通感一体化作为 6G 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1,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包括智能交通、家庭生活、降雨监测、智慧城市、高速检测、工业自动化、仓储物流等众多场景3。针对 6G 通感一体,其与 5G 现阶段通感相比,更加关键的特征是通过多维感知多节点协作,对多种感知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以获取对物理环境、探测目标的高效识别和分析,并根据网络策略和授权对感知结果进行开放。在智能交通场景,通感一体化系统可以从“上帝视角”对车辆位置、速度和行人状态进行检测,进而对突发事件进行识别。车辆除了作为被感知的目标,还可以作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