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北京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法院法院十年审判工作十年审判工作白皮书白皮书(202014-202414-2024)White Paper on the Judicial Work of Beijing IntellectualProperty Court in the Past Ten Years二二四年十一月November 2024目录前言.1一、法院概况与审判数据.3(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概况.3(二)审判数据.5二、典型案例与裁判规则.15(一)激励科技创新,技术类案例树立领域标杆.15(二)完善治理规则,商标案例夯实体系基础.16(三)维护公平竞争,垄断竞争案例培树市场规则.17(四)繁荣
2、文化创意,著作权案例探索保护路径.19三、保护成效与工作成果.20(一)发挥职能作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20(二)加大保护力度,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23(三)积极参与立法,助力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设.24(四)优化创新环境,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25四、司法改革与机制创新.26(一)坚持审判机制创新,优化司法资源配置.27(二)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创新保护工作机制.28(三)加强司法协同创新,参与构建大保护格局.29五、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30(一)突出人才培养专业化目标.30(二)强化专业人才综合性培养.31六、涉外审判与国际交流.32(一)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妥善处理涉外纠纷.32(二)
3、坚持自信开放共赢,加强国际交流合作.33结束语.341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十年审判工作白皮书(2014-2024)前言2024年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也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圆满履职的第十年,是步入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2014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司法改革的成果之一,于201
4、4年11月6日率先挂牌成立,成为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排头兵”和司法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十年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与专门法院建设的相关部署要求,坚持专业立院,不断推进审判机制改革,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切实发挥知识产权审判激励保障科技创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职能作用,重视人才培养,深化对外交流,在知识产权法院现代化建设2中努力实践与探索,以法治之力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增进社会各界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工作的了解和监督,现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十年以来的审判工作
5、情况以白皮书形式予以发布。3一、法院概况与审判数据(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概况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14年11月6日正式挂牌履职,标志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司法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是中国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1 1.人员与机构人员与机构根据2015年1月28日北京市编制委员会批复,核定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政法专项编制100名。经2015年、2017年、2022年三次调整,政法专项编制增至180名,其中,法官员额72名。截至目前,全院共有立案庭、审判第一庭、审判第二庭、审判第三庭、审判第四庭、审判监督庭、技术调查室、司法警察支队、综合办公室9个内设机构,实有政法专项编174名,其中员
6、额法官67名。2.2.案件管辖与分工案件管辖与分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除管辖北京市域内的知识产权民事和行政案件,还专属管辖全国范围内的专利、商标、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集中管辖针对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提起的反垄断行政案件和全国范围内的药品专利链接民事、行政案件。4目前,立案庭负责立案、诉讼服务等工作,同时审理商标驳回复审行政案件等类型化简单速裁案件;审判第一庭和审判第三庭负责审理专利、植物新品种、技术合同等技术类案件;审判第二庭负责审理商标民事案件和商标行政案件;审判第四庭负责审理竞争垄断案件,同时承担调查研究、司法改革、审判管理职能;审判监督庭除承担审判监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