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快推进,全球进 入了空前的创新密集期,制造业创新体系正加速重构,世界各国纷纷构建以新型创新载体为 关键节点的协同创新网络,全面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为深化落实制造强国战略,2016年,我国启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建设制造业创 新中心旨在聚集产业创新资源,打通技术、组织、商业、资本之间的分割与壁垒,推动机制 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解决制造业创新链和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及共性难题,促进技术 成果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最终形成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的制造业创新网络。 本书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设背景、建设要
2、求和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进展,以及江苏省、北京市、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省级制造业 创新中心的建设情况。同时,本书还对下一步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运行机制展开了积极的 探索。希冀通过本书,读者可以了解我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的基本概貌、取得的成效 及美好前景。 本书由智库科技与标准研究所何颖、宋亮、郭英、姬少宇、石敏杰参与撰写,书中 的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智库 科技与标准研究所 2020年5月 前言 01 第一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5 一、建设背景 5 二、政策解读 5 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6 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3、 9 第二章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情况 16 一、动力电池:重大成果转化首开先河 16 二、增材制造:技术攻关和知识产权保护排头兵 17 三、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协同新模式的率先垂范 18 四、信息光电子:国内技术突破和应用的引领者 19 五、机器人:医用机器人创新取得突出进展 20 六、智能传感器:以共性技术助战抗击新冠疫情 21 七、集成电路:国产高端芯片制造的强力支持 22 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业软件工程化关键引擎 23 九、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轻量化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引擎 24 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轨道交通“走出去”关键动力 25 十一、农机装备:农机智能化转型的创新源泉
4、26 十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系统的总设计 27 目录 02 十三、先进功能纤维:功能纤维产业发展的引导者 28 十四、稀土功能材料:稀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29 十五、集成电路特色工艺及封装测试:迈向国际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力量 30 十六、高性能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31 第三章 重点区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发展情况 34 一、江苏:积极创建、分批试点 34 二、北京:特色布局、梯度培育 35 三、广东:需求带动、质量先导 36 四、山东:龙头牵引、以评促建 37 五、四川:政策引领、激励推进 38 六、宁夏:聚焦重点、盘活资源 39 第四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
5、运行机制探索 41 一、创新技术攻关机制 41 二、优化资源供给结构 41 三、完善协同合作机制 41 四、创新管理考核模式 42 五、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42 03 1、建设背景 2、政策解读 3、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4、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布局特征 04 1 第一章 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第一章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0 第一章制造业创新中心总体概况 一、建设背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本轮变革呈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相 互渗透、交叉融合的基本特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正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顺应这 一形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布局建设新型制造业创新载体,提升行
6、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 能力,跨越创新链上的“死亡峡谷”。如,美国已经建成14家制造业创新研究院,英国已建 成11家“弹射中心”。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存在两个制约短板:基础科研与产业 应用衔接不畅、行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不足。为补齐短板,提升制造业创新效能,2016年, 我国启动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行业创新资源和创新力量,重点开展共性技术和竞争前 技术研发,消除制造业创新链现有的梗阻与断裂,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产业创新能力。 二、政策解读 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出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2016-2020年)(工信部联规2016137号,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关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