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五五”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形势研判及思路建议“十五五”时期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五年。必须认清新形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一、“十五五”时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十五五”时期,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加剧,人工智能的冲击和影响扩大,我国制造业发展形势面临“三重”大调整。(一)格局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加剧“逆全球化”进程,国际经贸规
2、则重构推动区域化布局。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部分发达国家秉持零和博弈和保护主义思维,在高新技术领域对我筑起“拦水坝”,强行切割基于市场规则建立起来的全球供应链,谋划小圈子、组建小阵营、成立小同盟,推动全球制造业格局区域化发展。一方面,力推制造业回流,美国对光伏、锂电池等部分产品设置本地化指标,推动企业在美国本土布局设厂,并将逐年提升本地化要求。另一方面,拓展打压范围,2023 年 10 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2024 年初美国再次对中国采取2禁令,限制荷兰向中国出口深紫外(DUV)光刻机,试图将我锁死在价值链中低端,我国产业升级发展面临更大阻遏。(二)范式调整:以
3、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加快生产范式演进升级。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制造业各个领域,逐渐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生产方式看,数字技术实现生产各环节的全面链接,以数据驱动生产效率、要素使用效率提升,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从生产模式看,数字技术在供需两端广泛渗透,驱动生产端与消费端全方位融合,推动制造业从传统的提供产品转变成以数据为核心的制造服务,催生出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新业态新模式。(三)动力调整:强国建设步入新阶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
4、内在要求。“十五五”时期是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阶段,即由“缩小差距、重点突破”升级为“巩固地位、提升层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明确新阶段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要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任务,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先进制3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二、“十五五”时期制造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5、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系列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人工智能推进数实融合,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实践中把握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
6、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二是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积极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实现 2030 年前碳达峰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将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与高效率、高收益、高循环深度结合,4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发展方式根本性变革。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新发展阶段产业政策,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打好扩内需稳外贸的政策“组合拳”。到 2030 年,产业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