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6G 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通感算智融合技术体系白皮书白皮书 1.01.0(20242024 年)年)编制单位编制单位: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中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OPPOOPPO广东移动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中
2、国铁路通信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信号集团有限公司前前言言本白皮书旨在提出针对 6G 驱动力、典型场景与技术需求、设计目标与原则、端到端技术体系等方面的思考,希望能够为产业在 6G网络架构设计及关键技术布局时提供参考和指引。本白皮书的版权归中国移动及未来产业合作伙伴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复制或拷贝本建议之部分或全部内容。6G 技术体系白皮书(2024)目目录录1、6G 的驱动力.11.1 新业务和新场景的驱动.11.2 超大带宽与新频谱需求.11.3 通感算智技术融合趋势.21.4 5G 网络面临问题与挑战.32、典型场景与需求.52.1 6G 愿景与需求.52.2 国内共识.
3、52.3 国际共识.52.3.1 典型场景.62.3.2 技术需求.63、行业技术扫描.83.1 国际 6G 技术研发情况.83.2 国内 6G 技术研发情况.94、6G 的整体定位和宏观认识.114.1 设计目标.114.2 技术特征.124.3 设计原则.134.3.1 架构设计原则.134.3.2 空口设计原则.154.4 技术框架.164.4.1 使能关键技术.164.4.2 技术选择过程.195、重点布局方向.205.1 网络架构领域.205.1.1 新型网络架构.205.1.2 内生安全.295.1.3 空天地一体.315.1.4 网络数字孪生.335.2 无线组网领域.355.2
4、.1 多维异构组网.355.2.2 网络协作通感.385.3 无线通信领域.396G 技术体系白皮书(2024)5.3.1 智能空口.395.3.2 E-MIMO.405.3.3 智能超表面.415.3.4 新型物联与多址.416、总结及展望.43单位简称对应表.44参考文献.456G 技术体系白皮书(2024)11 1、6G6G 的的驱动力驱动力1.11.1 新业务和新场景新业务和新场景的驱动的驱动“数字孪生、智慧泛在”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愿景,由此将催生出更多与移动通信密切相关的全新应用场景,包括全息交互、感知互联、智能交互、数字孪生人等。从这些业务和应用场景的需求可以看出,未来网络的设计需
5、要考虑如下需求1,2:业务与应用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碎片化;网络覆盖需要更加立体,以满足不同场景间的无缝切换和业务连续性;交互形式与内容更加多样化,用户需要获得更加沉浸式的体验;业务趋向定制化和个性化,需要端到端网络具备按需灵活编排与配置的能力,支持个性化的业务定制;通信、计算、感知、大数据、AI和安全等需要进行一体融合设计,更高效和灵活地支持不同场景对各种能力的要求。如上可以看出,新业务与新场景需求是新业务与新场景需求是 5G5G及演进及演进网络无法网络无法全部满足的全部满足的,因此,因此需需要要6G6G网络进行变革性的设计网络进行变革性的设计,支持按需服务、内生AI、内生安全、全域覆盖及极致
6、性能3-6。ITU-R将 6G的典型应用场景从 5G的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场景拓展到沉浸式通信、超大规模连接、极高可靠低时延、人工智能与通信的融合、感知与通信的融合、泛在连接六大场景,并对 6G网络的十五项关键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7。不管是从典型应用场景还是关键能力指标来看,6G网络都超越了传统通信网络的范畴,将实现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安全等多要素的一体融合。1.21.2 超大带宽与新频谱需求超大带宽与新频谱需求面向未来网络,面向未来网络,业务量的增长及业务量的增长及极致用户极致用户体验需要超大带宽体验需要超大带宽资源资源。为支持 6G沉浸式体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