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 年深度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目目 录录 1.国内部分省市执行国内部分省市执行 DRG 执行情况回顾执行情况回顾.6 1.1.广西自治区 DRG 执行情况及效果:支出放缓,指标“三降一升”.6 1.1.1.“结余留用”激励集采药耗落地,结余机构普遍增加.6 1.1.2.同城同病同价,基础病组引导服务下沉.7 1.1.3.医疗机构病组结构调整,内科病组下降,外科病组上升.8 1.1.4.先行先试探索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体现医保付费向中医倾斜.9 1.2.河南安阳 DRGs 示范地区执行经验:结余留用.9 1.2.1.次均住院和费用和自费占比下降、平均住院天数增加.9 1.2.2.集中采
2、购和 DRGs 付费改革协同发力:药耗集采当年不调支付标准且结余按比例返还,药耗占比持续下降.11 1.2.3.骨关节集采与 DRGs 改革双向作用下,人工关节次均费用下降明显.12 1.2.4.补偿调整、新技术和创新药支付方式调整.13 1.3.江西省:统筹区域指标四升五降,全统筹区域差异不明显.14 1.3.1.江西省执行 DRG/DIP 后指标四升五降,个别城市平均住院天数和床位优化明显.14 1.3.2.支付方式改革与集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联动.15 1.3.3.三甲医院 DRG 实行后情况: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下降,结余率差异较大.16 1.3.4.赣州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 DIP
3、 支付执行协同推进:结余增加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让渡空间.17 2.部分国家部分国家 DRG 付费制度实施方式及背景付费制度实施方式及背景.20 2.1.美国:首创 DRG 付费制度,解决 Medicare 偿付危机.20 2.1.1.开发引入:Medicare 偿付危机促使 DRG 预付费制度代替后付制度.20 2.1.2.推进实施:按医院财政年度逐步引入,历时 4 年留足调整时间.20 2.1.3.改革与更新:对 DRG 分组和相对权重进行持续改革更新,适应临床需求.20 2.1.4.补偿调整策略,强化成本控制与质量保障.21 2.2.德国:8 年改革成果显著,G-DRG 覆盖 85%的医疗
4、支出.22 2.3.日本:严重老龄化下,DPC 支付优化住院床日配置.24 3.DRG 框架内的附加支付:多数国家短期对新技术采取附加支付,逐步纳入框架内的附加支付:多数国家短期对新技术采取附加支付,逐步纳入DRG 标准支付框架标准支付框架.26 3.1.美国科学高值创新医疗除外支付政策:支出卫生技术评估遴选的高临床价值产品.26 3.1.1.美国创新医疗技术短期支付机制消减医疗机构可能的超支风险.27 3.1.2.长期支付机制将高值创新技术纳入常规 DRG 分组,按固定支付标准进行支付.29 3.2.德国新诊断与治疗方法附加支付:过渡性支付方式累积数据,为新技术入组做准备.30 3.3.日本
5、创新医疗器械:单独支付建立医疗器械功能分组报销制度.31 3.4.五个国家或地区新技术支付比较:各国在审批方面采取谨慎态度,获豁免资格的项目数量有限.32 4.各国医疗支付制度改革成效:各国应对医疗挑战采取不同策略各国医疗支付制度改革成效:各国应对医疗挑战采取不同策略.34 4.1.病床数量与医疗资源的分配:各国每千人床位数均有下降,日本降幅最为明显.34 4.2.自费支出占医疗支出比重:各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美国降幅明显.35 4.3.人均政府卫生支出:各国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美国增幅明显.36 4.4.日本 DPC 试行后急性后期医疗服务占比(康复、护理)和门诊住院比变化.37 5.国内创新
6、医药支付:医保战略购买职责发挥,产业支持意义重大国内创新医药支付:医保战略购买职责发挥,产业支持意义重大.39 5.1.创新项目支付定价存在不合理,有待改善.39 5.1.1.DRGs 新术式支付标准低于传统术式.40 5.1.2.各地 DRG/DIP 下新药新技术纳入医保的支付调整.40 5.2.北京新药新技术除外支付:涉及技术与 DRG 支付相关联,考虑未来入组可能.40 5.3.上海多元化支付政策:发挥战略购买,促进医药创新产业蓬勃发展.41 5.3.1.创新药单独支付:创新药械医保支付力度持续加大,已完成 10 亿耗材新增支出.41 5.3.2.创新技术独立成组:补偿累计覆盖结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