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2024)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2024)天翼视联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5月天翼视联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5月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1序言序言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了视频监控系统从满足基本安防需求逐步演变为服务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型视频服务网络简称“视联网”。视联网具备超大规模、全程全网、跨域融合、高效规范、充分开放等特性,是服务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的重要数据底座和发展引擎,为国家治理完善、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效支撑。云化技术是集大成者,它融合了大模型、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特点,正
2、在加速推动行业技术发展升级,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发展。本白皮书梳理了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历史脉络,阐述了云化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视联网云化技术的总体演进思路。在技术层面重点探讨了云网融合、视频融云、云智一体、安全可信等四个云化关键技术方向,阐释各个环节的技术难点和创新思路。分享了中国电信天翼视联的云化实践案例,为行业实施云化转型提供参考。未来,视联网将与前沿技术加速融合,逐步成为国家级新型基础设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期待借助本白皮书,凝聚行业智慧,加速技术创新,携手共创产业繁荣与生态共赢。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2目录序言.1第一章 云化技术发展趋势.41.1.技术发展历程.41.2.云化
3、是下一代视联网发展方向.51.3.标准与规范体系.61.3.1.现有标准化进展.61.3.2.视联网云化标准体系.8第二章 云化关键技术.92.1.云化技术体系.92.2.云网融合.92.2.1.分布式云网架构.92.2.2.云化控制技术.102.2.3.软硬一体技术.112.2.4.多维感知技术.112.2.5.混合网络组网技术.122.3.视频融云.122.3.1.智能编码技术.132.3.2.超低时延传输技术.132.3.3.高效P2P传输技术.142.3.4.视频流直存技术.142.3.5.认知驱动流控技术.142.4.云智一体.152.4.1.视觉大模型技术.152.4.2.视频理解
4、技术.162.4.3.数字视网膜协同计算架构.172.5.安全可信.182.5.1.隐私计算.182.5.2.量子加密.192.5.3.区块链.20第三章 视联网云化技术实践.213.1.云化技术发展路径.213.2.中国电信云化实践.223.2.1.视联网云化平台架构.223.2.2.关键领域实践.23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3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26缩略语列表.27参考文献.28图目录图 1技术发展趋势概览图.6图 2视联网云化标准体系.8图 3云化技术体系图.9图 4多模态大模型发展与应用.16图 5视网膜协同架构示意图.17图 6中国电信视联网平台体系架构图.23视联网云化技术白皮书4第一
5、章 云化技术发展趋势第一章 云化技术发展趋势1.1.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发展历程视联网是从视频安防逐步演进而来,从初代的模拟监控发展至今,视频安防技术主要经历了四阶段的发展。第一代模拟监控(第一代模拟监控(1979 1992)在视频安防行业的初期阶段,模拟监控系统崭露头角,为监控和安全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阶段的典型案例是闭路电视(Closed-Circuit Television,CCTV)系统。CCTV系统通过使用模拟信号传输视频图像,在有限的区域内提供监控和录像功能。这项技术的引入使得监控变得更加便捷,企业和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他们的资产和人员。在第一代模拟监控阶段,CCTV系统主
6、要采用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和监视器。模拟摄像机将场景中的图像转换成模拟信号,经过连接的电缆传输到监视器上进行显示。CCTV系统的安装和配置相对简单,但由于信号传输受限于电缆长度和信号衰减等因素,系统的覆盖范围受到限制。此外,模拟录像机采用磁带作为存储介质,录像容量有限,检索和管理录像数据相对繁琐。第二代数字化(第二代数字化(1992 2005)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安防行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这一阶段标志性的技术是数字视频录像机(Digital Video Recorder,DVR)。DVR系统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和大容量硬盘存储,取代了传统的模拟磁带录像机。相比模拟监控系统,DVR系统具有更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