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多2024年“五一”假期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4年“五一”假期旅游、餐饮、文娱等数据增速亮眼。旅游热度在去年的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新潮玩法不断涌现,各地下沉市场活力迸发,折射出我国强劲增长的消费活力和潜力。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95亿人次,同比增长7.6%,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668.9亿元,同比增长12.7%,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3.5%。商务部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增长6.8%。另据国家电影局统计,电影票
2、房和观影人次也均超过去年同期。“五一”期间,“新玩法”带来“新增量”。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品质化,在旅游度假基础上,美食、演唱会、音乐节、人文国潮等成为消费者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更多的县域小城进入大众视野。相对的,部分景区运营能力不足、安全保障存在漏洞,城市文旅综合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愈发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消费体验。为进一步洞悉长假消费需求变化,聚焦消费者投诉热点,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5月1日至5月6日相关消费维权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话题热度较高。一、消费维权舆情基本情况在5月1
3、日至5月6日共计6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消费维权”相关信息26,751,114条,日均约446万条。舆情走势平缓回落,5月1日信息量即达到峰值,为4,851,544条。图1“消费维权”日信息量图在信息传播渠道上,“消费维权”类信息传播渠道主要有视频、微博、客户端、微信、网站、论坛、数字报等。其中视频信息量最高,占比43.23%;其次是微博,占比24.72%;第三是客户端,占比19.30%。图2“消费维权”信息渠道信息量及占比分布图二、消费维权问题集中领域及典型事例监测期间,共监测到“消费维权”吐槽类信息1,495,969条,占“消费维权”总信息量的5.59%。此类信息体现了消费者对其所接受商品
4、和服务的负面评价,兼具引发消费维权负面舆情的“敏感”属性,本报告将其归纳表述为消费维权负面敏感信息,并着重进行分析。图3 吐槽类“消费维权”信息占比分布图监测发现,2024年“五一”假期消费者吐槽主要集中于交通出行、景区旅游、消费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一)交通出行监测期间,有关“交通出行”负面信息共637,392条,占吐槽类信息的42.61%,日均10.6万条,曲线在假期首尾出行高峰时段明显上扬,5月1日达13.4万条。热门线路火车票开售“秒光”、“12306秒没”的相关词条冲上热搜第一,“买长乘短”再次成为话题核心。部分地区出租车野蛮拼车等情况引发小范围关注。图4 有关交通出行类负面信息日
5、趋势图例1:12306被质疑支持“买长乘短”工人日报:临近“五一”假期,“五一火车票秒没”“买长乘短”等问题持续引发关注。据报道,某女士在12306APP购买5月1日G1278次高铁车票时发现,选择买“武汉-天津”没票,多买一站选“武汉-唐山”却有票。部分旅客和网友质疑12306此举是在变相支持“买长乘短”行为。对此,铁路部门回应:不鼓励也不建议“买长乘短”。而针对实际操作中旅客被迫“买长乘短”问题,12306客服回复:铁路部门也不希望旅客多花钱,但运力毕竟有限,票额的分配会优先满足长途旅客需求。例2:出租车司机将已上车两女子强行反锁车内等拼车中国新闻网:5月5日,江西一出租车司机将已经上车的
6、两女子强行反锁车内,下车去拉人拼车。据当事人称,副驾驶还有一个座位,司机为了多赚钱没有经过女子同意就反锁车门,下车去拉人,并且钱是按人头收费。江西省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情况说明称,5月6日16时,找到涉事出租车,并将驾驶员传唤至市交通执法支队青山湖大队接受调查。目前涉事车辆已被暂扣,责令其停业整顿三天。(二)景区管理监测期间,有关“景区旅游”负面信息共416,301条,占吐槽类信息的27.83%,日均信息量6.9万条。5月6日达到峰值,为9.4万条。监测期间多地景区发生安全事故、拥堵等突发事件,暴露出景区应急能力不足、准备不充分等短板。图5有关景区旅游类负面信息日趋势图例1:山西恒山景区发生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