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麦肯锡中国区组织管理业务白皮书 2019年7月 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 组织力突围 II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 引言 组织力是企业的内生凝聚力和驱动力, 组织力体现在企业对组织架构、 业务流 程、 考核激励、 人才能力、 文化价值等组 织和管理维度的选择, 它由内而外作用于 企业的方方面面。 借用牛顿定律, 力除以 质量等于加速度。 组织力越强, 增长或 转型加速度就快, 就越能牵引企业实现 战略突破和业务提升, 超越竞争对手; 而 组织越大, 越需要更强的组织力驱动。 伴随着2015年掀起的“大众创业, 万众 创新” 热潮, 独角兽企业在中国新经济 “丛林” 诞生了, 并
2、且快速成长壮大, 源 源不断制造着类似于“三年IPO” 、 “利 润增长八倍” 的神话,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高光时刻。 2018年中国新增 “独角兽” 36 家, 约占全球总量1/3, 数量仅次于美国 (54家) 。 其中有全球估值最高的蚂蚁金 服 (2019年3月估值约1480亿美元) , 有 刚刚创造最快IPO的瑞幸咖啡 (从创立到 登陆纳斯达克仅用17个月) , 也有在全球 范围积极布局的滴滴出行 (已通过资本 运作等手段在北美、 东南亚、 拉美等地区 拓展业务) 。 受益于大环境增长和资本热捧, 中国独 角兽企业呈现指数级增长, 短时间内接 连登上神坛。 然而, 成功无坦途, 许多明
3、星独角兽企业遭遇过或正在经历至暗时 刻。 我们观察到许多高速增长的独角兽 企业, 或早或晚都暴露过因专业能力不 足造成的业绩增长拐点, 在成长过程中 付出过惨痛代价。 成长之路磕磕绊绊、 教训不断, 甚而偶 有致命危机。 我们不禁要问, 这些烦恼因 何而生, 其背后根因是什么? 这些表面的 业务问题和无形的企业组织力 (如目标 体系、 人才、 组织架构流程、 文化价值) 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是否有办法可以消 除 “成长的烦恼” ? 是否有可能避开前行 道路上的大坑? 我们将在本文深入探讨 以上问题。 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III 第一章: 一技之长掩盖 了专业能力短板, 遭遇
4、 拐点时往往致命 “独角兽” 一词最早在2013年被提出, 专 指成立不超过十年、 估值超过十亿美元、 获得私募投资但尚未上市的企业。 “独 角兽” 被普遍认为是新经济时代科技和 创新的集中体现。 这一概念提出后, 中国 独角兽企业呈现出从无到有, 从有到强 的指数级增长。 据我们观察, 中国 “独角 兽” 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数量和估值双双持续高速增长, 估值 超百亿美元的大型独角兽企业层出不 穷, 市场预期和竞争态势给 “独角兽” 增长带来较大压力。 2. 往往抓住价值链上某个切入点, 形 成独特打法, 短时间内大获成功, 一 战成名。 但在集聚资源快速突破的同 时, 很难全面系统搭
5、建企业专业能力, 或多或少存在能力短板。 3. 专业能力短板容易被高速增长所掩 盖, 但遇到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业 绩放缓时, 问题往往集中暴露, 甚至形 成致命打击。 特点一: 数量和估值双双持续 高速增长 中国每年新增“独角兽” 占全球总量的 比重由2013年的0%快速提高至2018 年的24%, 近年来数量稳定在全球独角 兽企业总量的1/3(见图1) 。 除了数量 图 1 数量多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快速增加,仅次于美国 100% 14% 31% 33%32% 30% 61% 44% 42%44% 45% 25%24%24%24%24% N= 2018201314 4 151716 285
6、43371119 全球新增独角兽企业数量及各地区比例 百分比 美国其他中国 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占比全球已达到近1/3,仅次于美国 资料来源:CB Insights; 胡润; IT桔子; 科技部 4组织力突围: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下一站征程 多, 中国 “独角兽” 在规模上也居全球前 列。 2019年中国估值一百亿美元以上的 超级 “独角兽” 有十二家, 其中估值超过 500亿美元的有五家 (见图2) 。 此外, 中国独角兽企业增速也远高于市 场平均水平。 我们选取不同估值区间的 十家代表性独角兽企业, 计算了2014 2018年的总估值增速, 并与国内最活跃 的深指增幅相比较 (见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