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 百强区发展报告百强区发展报告 (20192019年)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2019年年1111月月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本白皮书版权属于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应注明注明“来源: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本院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前 言言 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工业发
2、展取得瞩目成就。作为国民经济基本单元和活跃样本,县域工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散状乡镇工业,到 90 年中后期以园区工业为主的县域块状经济,进入 21 世纪以来,部分县(市)加快融入都市圈或城市群并演变为区域网状经济。县域工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千亿级县(市)加快涌现,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迭代更新,创新也正在加快成为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县域工业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制度环境持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充分,科学技术变革释放创新红利,区域协同发展促进要素共享,产业
3、深度融合催生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县域工业发展不合理、不协调、不充分的矛盾更深刻、更突出、更尖锐,转型升级难度也更大。 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立足五大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旨在挖掘典型经验示范, 探究发展制约因素, 推进创新驱动战略。 与县 (市)相对,市辖区作为城市主体的一部分,工业布局、发展方向、配套产业、管理模式和制约因素都有所不同,更多代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因此,结合市辖区实际,也开展了工业竞争力评价。工业百强县(市) 、 百强区是两类县级行政单位工业发展的典型样本和先进示范,分别贡献了全国 16.7%和 19.9%工业增加值,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开
4、放性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载体。 本报告分两篇, 第一篇是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县 (市) 发展报告, 展示了工业百强县(市)评价理念及结果,绘制了工业百强县(市)的发展全景,总结了制约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县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我国工业百强县(市)主要聚集在东部省份,以江苏、山东、浙江为重地,以江苏、福建、浙江为高地,不同梯队主力军沿江苏苏鲁湘浙苏鲁鲁浙苏豫路线, 辐射范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步扩散,总体呈现“东多西少,南强北弱”格局。近年工业百强县(市)区域分布不平衡有所加剧,东部百强县(市) 不断增加, 东中西部县域工业竞争力差距有所加大;
5、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长江经济带县(市)工业活力较快增强,工业竞争力总体稳定或呈上升态势。第二篇是2019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发展报告,展示了工业百强区评价理念及结果,总结了工业百强区的发展特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2019年江苏、广东、山东继续领跑工业百强区,东部地区工业百强区数量与排名总体提升。工业百强区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工业发展质量提升明显,在工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协同,绿色协调高效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目 录录 第一篇第一篇 2019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 1 1 一、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 1 (一
6、)2019 年中国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 . 1 (二)2019 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分布情况 . 7 二、工业百强县(市)发展全景. 13 (一)“制造业高质量”明确县域工业发展指挥棒 . 13 (二)千亿级县(市)引领县域工业跨越式发展 . 13 (三)“产业强县”坚固县域实体经济主骨架 . 15 (四)“普及+升级”推进县域消费深度挖潜 . 17 (五)投资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 . 20 (六)沪杭甬县(市)开放助力经济快速跃升 . 21 (七)创新活跃加快打造县域工业发展新引擎 . 23 (八)政策导向更加突出创新和新增长点培育 . 26 三、县域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