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CCSA CCSA TC601TC601 大大 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数据技术标准推进委员会,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 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来源: 内存数据库内存数据库白皮书白皮书”。违反上述声明者,。违反上述声明者,作者作者将追究其将追究其 相关法律责任。相关法律责任。 II 编委会 牵头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腾讯科 技 (深圳
2、) 有限公司、 亚信科技 (中国) 有限公司、 北京极数云舟科技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 云计算有限公司、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编写组成员:编写组成员: 王妙琼、魏凯、姜春宇、马鹏玮、杨云鹿、田稼丰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黄靖凯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廖洪流、曾上游、黄强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邹鹏、章磊 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曹升东、张智佳 北京极数云舟科技有限公司:张冬洪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李忠良 联通大数据有限公司:谢云龙、贾俊峰 优刻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成对、王仆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姜皓楠、郑明杭
3、、陈琢、朱松 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沈若禺 III 前前 言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互动性日益增强、用户 规模不断攀升,催生出一大批高并发、低时延的新兴应用,这些应用 需求对传统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磁盘存储的数据库管理 系统由于磁盘读写的速度限制, 已经很难满足这类新应用的扩展性和 时延要求。 主要依靠内存来存储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也称为内存数据库, 成为了解决高并发、低时延数据管理需求的技术路线。近年来,随着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容量的上升和单位价格的下降,使大量数 据在内存中的存储和处理成为可能,Redis、Memcached 等内存数据 库管
4、理软件逐渐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未来几年,随着非易失性 存储器件 (NVM) 逐步投入商用, 新硬件将会给内存数据库带来更大 的发展机遇。 本白皮书阐述了内存数据库的概念, 梳理了内存数据库的发展历 史和核心属性,分析了在电商、直播和电信行业的典型应用场景,并 对主流的内存数据库进行了介绍和对比。 白皮书还从技术和管理两个 角度提出了产品选型和硬件选型建议, 并总结了内存数据库的发展趋 势。 本白皮书的编写得到了 Redis 中国用户组的大力支持, 在此表示 感谢! IV 目目 录录 版权声明. I 前 言. III 图 表 目 录. V 一、什么是内存数据库. 1 (一)内存数据库概述(一
5、)内存数据库概述 . 1 (二)内存技术的成熟与突破(二)内存技术的成熟与突破 . 1 (三)内存数据库的发展历程(三)内存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 4 (四)内存数据库的优势与挑战(四)内存数据库的优势与挑战 . 7 二、内存数据库的分类及应用场景. 9 (一)内存数据库的分类(一)内存数据库的分类 . 9 (二)内存数据库的使用场景(二)内存数据库的使用场景 . 10 三、内存数据库的选型建议. 14 (一)内存数据库产品现状(一)内存数据库产品现状 . 14 (二)内存数据库选型建议(二)内存数据库选型建议 . 15 (三)硬件选型建议(三)硬件选型建议 . 17 四、内存数据库技术演进趋势
6、. 18 (一)内存数据库和传统数据库混合使用将成为主要模式(一)内存数据库和传统数据库混合使用将成为主要模式 . 18 (二)软硬件深度(二)软硬件深度整合为内存数据库开辟新的技术方向整合为内存数据库开辟新的技术方向 . 18 (三)协议创新将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的一致性能力(三)协议创新将进一步提升分布式内存数据库的一致性能力 . 21 (四)与容器技术结合为内存数据库提供更强的弹性扩展能力(四)与容器技术结合为内存数据库提供更强的弹性扩展能力 . 22 五、总结与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附件:缩略语. 26 V 图图 表表 目目 录录 表 1 1990 年代涌现的商用内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