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讲人:吴雪萍 教授2024年3月29日守正创新 赋能儿童健康教育利用户外玩具器材做好体能游戏策划吴雪萍,女,上海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特殊教育专业负责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骨干成员、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人才。兼任亚洲适应体育教育与运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残疾人体育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雪萍 u 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u 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要素及问题要素及问题u 学龄前儿童户外学龄前儿童户外体能游戏策划体能游戏策划u 总结与期望总结与期望目录学龄前儿
2、童身心发展特点1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汪晓赞,2020)儿童年龄划分0-1 岁6-12 岁3-6 岁学龄前期1-3 岁幼儿期婴儿期学龄期学龄前期是儿童体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1.大肌肉群发育先于小肌肉群2.无氧系统还不完善3.协调性还未成熟,尤其是手-眼和脚-眼1.注意力持续时间短2.无法领会长时间的连续指示3.时间与空间概念不强1.自我主义,很少关注集体2.内心敏感,需要大量正面反馈与鼓励3.参与体育运动目的单一,只求“开心”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情感 学龄前期儿童(3-6岁)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要素及问题2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要素体能通过力量、速度、
3、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学龄前期,各器官系统正处迅速发育的过程,有意识地逐步发展和提高学龄前儿童的体能,有助于增强和完善学龄前儿童身体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学龄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要素概念: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分类: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力量耐力1.力量素质动力性的力量活动来逐步发展和提高学龄前儿童的动力性力量有利于逐渐增强学龄前儿童肌肉组织功能更好地参与各项身体运动促进其它身体素质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学龄前儿童肌肉组织比成人的相对要少;肌纤维细嫩,肌肉含水分较多;肌肉的力量较弱,肌肉的
4、能量储备较差。注意事项:避免让学龄前儿童进行憋气的静力性力量活动。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要素2.耐力素质概念: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里进行肌肉活动、抵抗疲劳的能力。分类:肌肉耐力、全身耐力、心肺耐力(有氧耐力)通过适当的有氧耐力活动来逐步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有氧代谢能力,发展其有氧耐力。有助于增强和完善学龄前儿童心肺功能使肌肉的有氧氧化过程的效率提高有益于学龄前儿童机体的生长发育学龄前儿童机体对氧的需求量大;心肺系统的功能较差,发育尚不完善;耐乳酸的能力较差。注意事项:避免让学龄前儿童的身体运动进入到无氧代谢状态。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要素3.协调素质概念:是指力量素质、耐力素质以外的所有其他基本的身体
5、素质的总称。其基本的要素包括平衡能力、速度、柔韧性、灵敏性和协调能力等。在学龄前期可将这五种基本的、在功能特征上具有较多相似性的身体素质归为一类,统称为调整素质。通过各种适合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运动,避免过分强调某些身体素质的培养或忽视某些身体素质的发展。1)平衡能力指抵抗破坏平衡的外力,以保持全身处于稳定状态的能力。2)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3)柔韧性是指人体活动时,关节、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活动范围或伸展能力。4)灵敏性是指在复杂的条件下,对刺激作出快速、准确的反应,灵活控制身体和随机应变的能力。5)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调整与综合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使之和谐而统一的
6、能力。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的问题01缺乏运动机会0203体能评估问题04运动负荷不足电子产品诱惑(王晓娟,2023)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的问题 我国有超70%的学龄前儿童未达到户外活动时间指南推荐。周末仅24.92%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达到 120 min/d。提示我国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存在普遍不足,这将导致体能发展受阻,从而影响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王德涛,2019)1.户外锻炼不足学龄前儿童体能发展的问题0276.29%的学龄前儿童周末屏幕时间过长。学龄前儿童倾向于室内静态活动。“两会”强调儿童青少年接触电子设备易引发视力下降,建议增加户外活动时间。012.电子产品诱惑(王德涛,2019)学龄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