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穿越周期,份额为王对动力电池企业份额变化的研究证券分析师:朱 栋 A0230522050001研究支持:曾子栋 A0230123070004 2024.03.142投资要点投资要点回顾动力电池份额变化,我们发现:1)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CR3/CR5/CR8分别稳定在65%/近80%/近90%,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集中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2)23年中国动力电池CR3/CR5/CR8分别为78.7%/87.4%/93.9%,分别较20年增长7.4pct/5.2pct/4.8pct,市场竞争加剧下集中度实现连续多年提升,尤其是三元电池集中度提升明显;3)全球市场中,中国企业不断取代日韩厂商份额
2、,尤其是在除中国外的全球市场中,中国厂商份额从21年的18%提升至23年的34%;4)国内市场,三元电池市场集中度提升明显,铁锂电池市场集中度小幅下降。展望未来,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空间依旧巨大,需求持续增长下份额稳定的优质头部企业长期基本面持续向好。从新能源车渗透率来看,23年中国/西欧/美国渗透率分别达到32.9%/27.4%/11.5%,基于新能源车渗透率和单车带电量有望持续提升的假设,我们预计23-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有望从816GWh提升至1389GWh,CAGR为30%;23-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有望从630GWh提升至1102GWh,CAGR为32%。我们认为,动力电池已经
3、历产能-下游绑定-价格等多维度竞争,需求持续增长下份额稳定的优质头部企业长期基本面持续向好。站在当下,强调关注份额的演变趋势。我们通过回顾重点车企动力电池配套份额变化,发现单个车企动力电池配套家数扩大存在天花板,同时单个车企出于供应链安全考虑仅会分散一供份额,前三大供应商份额一般保持不变。国内车企自产电池已成为动力电池份额变化的主线,在供需紧张下车企向上延伸电池环节意愿强烈,但电池强规模效应和制造属性,我们认为年销达到一定规模(50万辆)的车企更有动力及能力自产电池配套。我们认为出于供应链安全和自足考虑的份额分散趋于尾声,未来动力电池份额将围绕成本和技术维度进行竞争。结合动力电池厂商和车企视角
4、,二线份额扩张压力增大,行业一线厂商份额有望稳定。从动力电池厂商看,目前行业价格战进程中,二线厂商在资金储备和盈利能力上与行业头部厂商差距明显,份额扩张压力增大。从车企视角,车企“去独供化”进度已基本完成,叠加比亚迪销量增速放缓,我们预计宁德在16家核心车企中的份额有望企稳回升,逐渐成为能穿越周期的优胜者。投资分析意见:行业产能仍处于过剩状态,1Q24需求淡季下行业盈利继续筑底,随着2Q24开始行业排产有望上行,行业盈利有望见底回升。目前一二线电池企业盈利差距拉大,新增产能建设趋缓,25年行业供需格局有望回归健康状态,板块盈利和估值弹性有望出现。当前盈利承压下关注份额企稳回升的行业头部企业和份
5、额逆势上升的二线企业:1)宁德时代;2)亿纬锂能;3)欣旺达。风险提示:政策实施效果不达预期的风险;竞争激烈导致价格超预期下降的风险;技术路线快速变化的风险。UZ1W2UAYTU4WSU6MdN7NnPqQmOtPiNrRtQkPrQsP7NpOmMNZmQpMNZrRtQ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份额向集中化演绎2.探究份额变化背后的原因3.车企配套份额视角看动力电池竞争力4.投资分析意见5.风险提示341.1 1.1 全球需求:海外新能源车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全球需求:海外新能源车低渗透率,提升空间广阔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达1387.1万辆,渗透率18.3%根据Mark
6、lines,23年新能源车销量中,中国/西欧/北美/亚太(除中国)分别占比59.8%/23.3%/11.3%/4.1%;从渗透率来看,23年,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场中的中国/美国/西欧 渗 透 率 分 别 为 32.9%/11.5%/27.4%,分 别 增 长6.8pct/3.7pct/2.3pct。目前低渗透率地区中,亚太(除中国)、东欧/中欧、非洲/中东、南美的合计汽车销量在23年达2541.7万辆,但新能源车渗透率均低于5%,未来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全球各地区新能源车市场销量、渗透率(销量单位:万辆)资料来源:Marklines,申万宏源研究;注:销量、渗透率覆盖各地区主要国家,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