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20 机制 20 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Email: rdcy- 查看完整报告及访问网站:http:/www.rdcy.org/2二十国集团(G 2 0)2 019 年 6 月 2 8至 2 9 日将在日本大阪举行第 14 次首脑峰会。自 19 9 9 年正式成立以来,G 2 0机制已经走过 2 0年。从早期的部长级会议(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到 2 008年以后的首脑峰会,其层级不断提高、影响力稳步扩大,业已取代七国集团(G 7 )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而中国则在这一“历史转折中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国际社会应对 2 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制度性产物,G 2 0峰会机制
2、在过去 11年中为全球经济金融的发展与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然而,在G 2 0机制自身固有缺陷、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泛滥、民粹主义盛行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制本身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治理主体都面临新挑战。鉴此,本报告在文献研究以及近两年来对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印尼、土耳其、澳大利亚等 G 2 0国家以及伊朗、巴基斯坦等非 G 2 0重要国家进行密集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分阶段回溯 G 2 0机制成立 2 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重点评估 2 008年 G 2 0升级为首脑峰会后的机制化建设与演进逻辑;然后研讨近两年来 G 2 0机制所遭遇的最新困境,重点考察杭州共识的国际接受度与所面临的
3、最新挑战;最后就如何延续“杭州共识”,并进一步优化 G 2 0架构、推进全球治理改革提出新的中国思路。* 一、G20机制 20年:治理成果与演进逻辑促成二十国集团(G 2 0)机制产生的机缘是两场冲击全球的金融危机。为尽快恢复本国经济以摆脱危机,发达国家不得不借助新兴经济体的资源和支持,因而促成了 G 2 0从部长级会议升级为领导人峰会机制,并由此逐步取代 G 7 / G 8峰会在讨论国际经济金融事务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一)部长级会议时期:19 9 9 年 9 月 2 008年 10月,在柏林、蒙特利尔、渥太华、新德里、莫雷利亚、柏林、北京、墨尔本、开普敦,共举行了 9 次 G 2 0部长级
4、会议。(二)危机应对时期:2 008年 11 月 2 010年 6 月,在华盛顿、伦敦、匹兹堡,共举行了 3届 G 2 0首脑峰会。(三)预防机制转型时期:2 010年 11 月至2 015年 11月,多伦多、首尔、戛纳、洛斯卡沃斯、圣彼得堡、布里斯班、安塔利亚,共举行了 7 届G 2 0首脑峰会。(四)“新全球化”时期:2 016 年 9 月至今,在杭州、汉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阪,共举行了 4 届 G 2 0首脑峰会。二、G20机制面临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反 / 逆全球化、民粹主义、孤立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思潮的兴起,以及大国间结构性矛盾的上升,全球治理面临新困境,G 2 0机制也同样面临新
5、挑战。(一)G 2 0机制自身性质和组织形式存在固有缺陷。G 2 0内部存在三个组合:一是 G 7 ,就世界经济和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发达国家内进行协调;二是金砖国家组织,在 G 2 0期间也将就重大国际议题协调立场;三是中等国家或者中等强国组成的称之为“M I T K A ”的集团,成员包括墨西哥、印尼、土耳其、韩国和澳大利亚。它们游离于前两者之间,希望“抱团取暖”,增加发言权。因此,G 2 0具有先天的临时性、非正式性和不稳定性,譬如三个集团间权力不均衡、缺乏凝聚力、* 本报告作者王文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系中国人民大学重
6、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该报告系2018 年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项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105211000000180027)阶段性研究成果、2019 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专项研究课题、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专项研究项目。部分前期成果发表于:王文、王鹏:G20 机制 20 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9 年第 5 期,第 1-10 页。感谢傅梦孜、陈向阳、张运成、吴洪英、王鸿刚、丁晓星、张健、樊小菊、李锴、孙文莉、胡仕胜、牛新春、杨首国、钱立伟、王文峰、孙茹等学者对论文初稿提出的建议,文中错误由作者负责。G20 机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