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深度报告 2024 年 01 月 04 日 汽车汽车 成本下行拓宽装机需求,电动智能带来绝佳适配性成本下行拓宽装机需求,电动智能带来绝佳适配性 空气悬架行业深度报告空气悬架行业深度报告 股票股票 股票股票 EPS(元)(元)PE 代码代码 名称名称 2023E 2024E 2023E 2024E 000887.SZ 中鼎股份 0.85 0.95 15.37 13.09 002283.SZ 天润工业 0.31 0.53 17.18 10.09 002976.SZ 瑞玛精密 1.12 1.49 26.35 19.81 60319
2、7.SH 保隆科技 1.27 1.65 37.51 28.81 资料来源:iFinD、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 空气悬架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但之前一直是豪华车的专享,并没有在中低端空气悬架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但之前一直是豪华车的专享,并没有在中低端上车搭载的先例,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在中端电动车上的尝试,目前空悬已上车搭载的先例,随着国内造车新势力在中端电动车上的尝试,目前空悬已逐渐向三十万以下的车型渗透。逐渐向三十万以下的车型渗透。空气悬架百年经历了“气动弹簧-气囊复合式悬架半主动空气悬架中央充放气悬架(即 ECAS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等多种变化型式。过去几十年由于其核心技术为外资垄断、搭载成本高
3、,在乘用车领域多应用于保时捷、BBA、沃尔沃等豪华品牌车型上。2021 年我国乘用车空气悬架的搭载率仅为 3.32%。2018年蔚来率先引领空气悬架向更低指导价的车型搭载,空气悬架配置已经向 30 万元车型渗透。虽然当前我国空气悬架的存量较低,但当下空悬已成为品牌间进行高端化差异竞争的良好配置选项,在消费升级和品牌差异化竞争中有望获得推广。空气悬架兼具空气悬架兼具“操控性操控性+舒适性舒适性”,国产降本提供大规模搭载产能条件。,国产降本提供大规模搭载产能条件。空气悬架系统可根据道路行驶条件自主调节弹簧的刚度,增加乘员行驶舒适性,同时减少 3%-5%的油耗。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外具有量产能力的领先
4、厂商主要是大陆集团、威巴克等,占据垄断优势地位、系统总成能力壁垒较深。但软硬解耦背景下为国产厂商提供单品突破的机会,国产厂商如保隆科技、中鼎股份已在空气弹簧、空气供给单元取得技术和订单突破。目前国内厂商空气悬架的性能已与国外产品相近,此外国内厂商还存在以下本土优势:1)缩短开发周期。外资供应商一套完整的空气悬架系统开发周期一般在 2年以上,但国内新势力整车开发都希望压缩在 18 个月左右;2)价格比国外厂家低。国外厂商一套空气悬架总成本 1.2万左右,国内 0.8万-1万。自主品牌高端化竞争驱动市场新增量,国产化降本推动搭载低价格带车型。自主品牌高端化竞争驱动市场新增量,国产化降本推动搭载低价
5、格带车型。2022年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空气悬架 28.01万辆,同比增长 142.3%。一方面,国产新能源厂商高端化竞争加剧,新能源厂商在座舱、智驾、底盘等多个领域的全面提升,蔚来 ET7、小鹏 G9、极氪001、岚图 FREE 等都可选配空气悬架。另一方面,空气悬架成本下降,推动向更低价格车型渗透。目前中鼎股份、保隆科技等供货商实现核心技术和部件多点突破,我们认为国产化替代进程能够带来新一轮的降本,叠加乘用车消费升级趋势,将合力驱动空气悬架渗透速度。我们预计,空气悬架将继续向 20-30 万元车型渗透,预计 2025 年国内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将达到 110亿元,新能
6、源和传统车型的渗透率分别达到 6%和 3%。从单车价值量看,目前国产化方案成本在 0.8-1 万元左右,未来国内厂商获得全面供货能力和规模生产后,预计 2025年空气悬架系统单车成本可下降至 1万元。投资策略:投资策略:空气悬架相较于传统悬架具备主动调节功能,能够兼顾乘坐舒适性和操作稳定性,尤其在新能源汽车上性能优势显著。“自主品牌高端化+国产替代降本”将双轮驱动空气悬架向更低价格车型渗透,未来市场空间广阔。软硬件解耦推动采购模式转变,国内领先厂商有望凭借短开发周期、低 强于大市强于大市(维持维持评级)评级)行业走势行业走势 作者作者 分析师分析师 陈逸同陈逸同 执业证书编号:S107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