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 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课题摘要报告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1 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基地化发展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基地化发展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从制造环节看,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存在明显短板弱项环节,尚处于集群发展的初级阶段。从资源开发环节看,当前各类海洋产业密集布局,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空间受限。海上风电产业涉及众多高端装备制造的尖端技术,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对配套装备、降本提质、技术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地化发展并非传统意义
2、上的大型生产基地,而是产业集群与其他相关产业集群融合发展的有机共同体。基地化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及融合发展模式,突破企业和单一产业的边界,可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实现高端资源高效优化配置,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海上风电的发展对于我国战略意义重大,是促进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概 要2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概 要产业基地化发展需要多维度体系配合产业基地化发展涉及因素多,基础设施是保障,规模化发展是关键,企业协同是催化剂,地理位置是核心,创新发展是动力,政策为基地化发展保驾护航。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既包括海上风电产业集群,也包括海工、渔业等其他产业,是海
3、上风电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机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化是以资源有序开发为支撑,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以跨界协同创新为驱动,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国际化产业“新城”,以创新、融合、持久落地来推动其从传统“园区型”向“城市型”转变。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化要求全产业链的配套,实现从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工程服务的纵向垂直一体化。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化发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产业引进质量、协同与创新等问题。国内沿海区域在布局产业基地时需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路径,国际市场可结合当地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基地化解决方案、产业链共建或合作开发等合作。3 中国海
4、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概 要“汕头模式”的成功实践汕头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集群为基础,以完善创新要素为核心,以国际化发展为导向,提出创建国际风电创新港的目标。汕头风能资源储量丰富,经济技术可开发量近 1 亿千瓦,具备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汕头也在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模式,大唐汕头“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项目实施有序落实中。4CONTENTS产业基地化发展需要多维度体系配合基地化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汕头模式”的成功实践目 录P6P15P245 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基地化是落实国家海洋战略、提升
5、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6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海上风电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发展海上风电既是现实需要,也是战略考量有利于实现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带动海洋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能源转型进程欧洲各国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将海上风电作为发展重点。印度、韩国、日本的 2030 年海上风电装机目标分别为3000 万千瓦、1800 万千瓦、1000 万千瓦。美国的海上风电装机在 2030 年也将达到 1000 万千瓦。到 2030 年,全球海上风电有望创造出 43.5 万个就业岗位。通过产业配套,集合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产业价值,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大动能。我国沿海省份经济发达,总耗能约占
6、全国的一半且用能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结构亟需调整。依靠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加速开发海上风电,可以有效推进这些地区的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政方针提供强有力支撑。7 中国海上风电基地化发展路径研究与示范有利于确保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发展海上风电可以带动技术突破2018 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达到 21%,原油的对外依存度攀升至 71%,每年石油进口成本超过 1000 亿美元。充分挖掘海上风能资源,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的能源供给安全系数。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模式,可有效提高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