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前言前言.0 0一、重点案例分析一、重点案例分析.3 31、河南村镇银行案例.32、包商银行案例.6二、重点政策梳理:从促发展到强监管二、重点政策梳理:从促发展到强监管.10101、起步阶段(1995-2009 年).112、异地扩张阶段(2009-2011 年).123、同业扩张阶段(2012-2016 年).124、严监管阶段(2016 年至今).13三、中小银行行业整体经营现状三、中小银行行业整体经营现状.1414四、中小银行经营挑战的成因四、中小银行经营挑战的成因.18181、宏观视角.18(1)消费投资需求走弱,影响信贷需求和资产质量.18(2)监管让利政策引导,行业利差持续收窄
2、.19(3)地方债化债压力较大.202、行业视角.21(1)大行业务下沉,挤压效应显著.21(2)公司治理能力较弱.22(3)数字化能力弱,“马太效应”加剧.24(4)风险管理能力弱.25五、路径探索五、路径探索.26261、提升能力.26(1)加强公司治理.26(2)坚持走服务实体、服务当地、特色化发展道路.27(3)加强数字化转型.282、化解风险.29(1)推进改革重组.29(2)制定更加具有差异化、适应中小银行发展的监管政策.31前言在中国的金融版图上,4000 余家中小银行如同遍布的细小血管。它们不仅为地方经济输送着养分,也成为了连接普通民众与金融市场的桥梁。近十年来,中小银行整体运
3、行平稳,发展健康。但与此同时,部分中小银行在业务发展模式、公司治理、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一些弱点开始显露,经营面临的挑战愈发严峻,个别中小银行风险有所暴露。2022 年,河南等地的村镇银行出现“取款难”问题;2019年,包商银行被民营资本“掏空”,成为国内第一家进入破产司法程序、第四家倒闭的银行。其兴也勃,从 2015 年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 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政策导向一度为中小银行的扩张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在由 2014 年棚改开启的房地产上升周期中,中小银行的贷款业务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急速扩张。然而,随着 2019 年后房地产风
4、险的逐渐释放,中小银行的快速扩张道路宣告终结。在此扩张周期中,部分中小银行积累了诸多风险,并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暴露出资产质量隐患。延宕至今,中小银行面临的困难恰似“房间里的大象”它是那个显而易见却常被忽视的重要问题。毕竟对于国内大多数储户而言,政府的严格监管、存款保险制度的保护以及中国银行业稳健的历史记录,共同为储户营造了一种银行存款安全的信心,而这种普遍安全感的反面可能是公众对银行潜在风险的忽视。1在此背景下,监管机构的角色至关重要,其需要在风险与机遇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一方面,需要严格监管以确保金融稳定,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要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改革试错的机会这一问
5、题也正是中国金融体系乃至多个行业普遍存在的难题:在发展自由度与监管严格性、效率提升与风险控制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如何摆脱“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从当前的进展来看,监管机构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高风险银行的定向“排雷”。12 月以来,已有 4 家村镇银行收到解散批复。今年以来,共有 14 家小型金融机构解散,其中包括 8 家村镇银行,4 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 家农信社,1 家农商行。云南、辽宁、新疆多地先后推进省(自治区)内金融机构兼并重组,超 120 家中小银行发生股权变更。另一方面,监管机构也在为中小银行实行资本金“松绑”。2023 年 11 月
6、 1 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其最大特色是按照银行规模和业务复杂程度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该办法对规模较小、跨境业务较少的银行实施相对简化的监管规则;对规模更小且无跨境业务的银行,进一步简化资本计量要求,引导其聚焦县域和小微金融服务。回过头看,全国近 4000 家中小银行的生存发展状况应当受到高度关注。它们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同时也酝酿着局部风险。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它们的作用,是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对此,钛媒体国际智库发布房间里的大象我国中小银行的困境与突围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梳理总结了当前中小银行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能力弱、数字化能力弱、风险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