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业隐私计算联合建模技术 与应用研究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 2023 年 11 月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属于北京金融科技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编摘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观点的,应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编制委员会 编委会成员:何 军 聂丽琴 薛 勇 编写组成员:王润元 张翼飞 袁鹏程 王云河 王礼斌 曹 伟 昌文婷 果 伦 陈 琨 单进勇 黄翠婷 王湾湾 黄 文 邱晓慧 李晶晶 金银玉 张育涵 田 江 王 鹏 卢春曦 洪 爵 靳 晨 张 垚 王健宗 胡师阳 叶展豪 黄一珉 时 代 朱 礼 李武璐 卞 阳 何 浩 蔡超超 陈 浩 张志慧 统 审:黄本涛
2、郭 栋 刘宝龙 1 参编单位: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数牍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洞见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富数科技有限公司 网联清算有限公司 北京银联金卡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融数联智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光之树科技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 百行征信有限公司 深圳长亮科技股份有限
3、公司 3 目 录 一、发展综述一、发展综述.1(一)联合建模概念探讨.1(二)技术发展历程及驱动力.6 二、国内外实践情况二、国内外实践情况.13(一)国外应用情况.13(二)国内应用情况.21 三、支撑联合建模应用的隐私计算技术体系三、支撑联合建模应用的隐私计算技术体系.42(一)隐私计算技术体系简述.43(二)隐私安全技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参考解决方案.56(三)主要建模技术对比分析.61 四、联合建模通用技术平台参考框架四、联合建模通用技术平台参考框架.65(一)联合建模通用技术平台建设的目的与意义.65(二)联合建模通用技术平台的技术架构参考.66(三)联合建模通用技术平台非功能指标
4、与设计参考.79(四)联合建模通用技术平台关键机制.91 五、联合建模应用分析五、联合建模应用分析.100(一)联合建模应用场景分类与特征细分.100(二)联合建模的应用场景的其他分类方式.119 六、发展与建议六、发展与建议.122(一)当前技术与平台挑战.122(二)未来技术与平台的发展趋势.125(三)未来应用场景展望与建议.127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129 1 一、发展综述(一)联合建模概念探讨(一)联合建模概念探讨 1 1.联合建模的含义联合建模的含义 近年来,“联合建模”伴随“数据要素化”“隐私安全”、多方计算等热点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涌现在各类媒体和大众面前,然而,“联合
5、建模”作为一个专业词汇至今尚无一致的、明确的标准定义。从字面观其内涵,“联合建模”由“联合”和“建模”两个关键词有机组合而成。“联合”意指多方共同参与,是完成“建模”的环境和条件“联合”意指多方共同参与,是完成“建模”的环境和条件。“多方参与”既表示“多方数据”的参与,又表示“建模”过程有不同角色的多个构建方(包括:数据供给方、数据加工方、数据消费方和收益方、数据联邦运营方及管理部门等)。其中,“多方数据”的参与是“联合建模”的前提约束,是“联合建模”的核心要素。如果没有“多方数据”的参与,即使存在多个构建实施方,也多是为了解决资源缺口、专业能力缺口、效率不足与合作伙伴契约关系等项目实施与管理
6、过程问题而采取的分工协作方式。这里的“多方数据”是指“建模”过程的数据集必须由属“多方数据”是指“建模”过程的数据集必须由属于多个不同“数据所有权”的数据集组成。于多个不同“数据所有权”的数据集组成。同一数据所有权范围内的不同领域数据的集成与加工,应纳入常规“大数据应用”或“机器学习建模”范畴讨论,非本报告主要的研究和论述对象。2 (注:文中如不特别指出,“多方数据”均指多方不同数据所有注:文中如不特别指出,“多方数据”均指多方不同数据所有权的数据权的数据)“建模”意指构建“模型”的行为,是数据“联合”的目的“建模”意指构建“模型”的行为,是数据“联合”的目的和价值体现。和价值体现。其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