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排的幻影:全球油气行业使用林业碳汇风险及案例研究12021-2023年2作者李嘉童 陈姝璇 贾天夏 严怡如 李晔丹编辑李嘉童 王赫 蔡思怡 唐铭徽感谢以下人员对本报告的帮助(按姓氏首字母排序)Gyorgy Dallos Kaisa Kosonen Charlie Kronic An Lambrechts 刘琦麟 潘文婧 August Rick Claudio Rojas 宋筱 雍容 袁瑛著作权及免责声明除标明引用的内容以外,本报告内所有内容(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的著作权及其他知识产权归绿色和平所有。如需引用本报告中的数据及图表,请注明出处。标明由绿色和平拍摄的照片必须取得绿色和平授权后方可
2、使用。本报告有中文、英文两个版本,如有内容差异,以中文报告作准。本报告为基于有限时间内公开可得信息研究产出的成果。如本报告中相关环境信息存在与真实信息不符的情况,欢迎与我们联系:greenpeace.org。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绿色和平不对报告中所含涉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任何担保。本报告资料收集时间为 2023 年 8 月 1 日至 2023 年 10 月 31 日,研究期间之外,各信息平台上公开的环境信息如有被更改或增加,不被包括在此研究结果分析中。本报告仅用于政策参考、信息共享和环保公益目的,不作为公众及任何第三方的投资或决策的参考。本报告中所提及企业案例仅涉及环境保护维度
3、的评价和论证,绿色和平亦不承担因此而引发的相关责任。发布时间:2023 年 11 月 27 日封面图 Ruben Neugebauer/Greenpeace减排的幻影:全球油气行业使用林业碳汇风险及案例研究1目录执行摘要02第一章 油气行业与气候变化04 油气行业的碳排放与气候行动04 被过度依赖的林业碳汇 06 持续售卖由林业碳汇中和的“碳中和”产品07第二章 油气排放巨头采购林业碳汇的争议案例分析12 方法学的漏洞与争议12 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16 土地权益19第三章 飞速发展的中国林业碳汇市场21 中国林业碳汇市场与企业参与22 中国林业碳汇项目风险分析25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28附录1
4、 29图表目录图 1 净零排放情境中的油气运营总排放,2022-203004图 2 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化石能源支出与低碳领域支出百分比06图 3 全球前 15 个造林、再造林及植被恢复(ARR)市场项目及碳信用数量21图 4 15 个中国境内碳汇林使用树种的易燃性风险占比27表 1 全球收入前十油气企业的 2050 年净零排放目标及 2025-2050 年短中长期减排目标05 表 2 全球碳中和液化天然气交易记录07表 3 部分油气企业参与的中国林业碳汇项目情况23 2当今,全球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气候危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威胁,诸多政府和企业
5、已经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油气行业在全球气候行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油气行业的减排力度与巴黎协定所设定的 1.5 C 全球升温限制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壳牌、英国石油公司、道达尔能源等全球收入前十的油气公司均未设置符合 1.5 C 目标的短期至中期减排目标与路径,同样位列前十的中国石油与中国石化,自中国 2020 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也尚未设置明确的短中长期减排目标与路径。与缺少明确减排承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油气公司陆续推出“碳中和液化天然气”、“碳中和驾驶”等概念,使用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碳抵消方式中和其排放,以包装其应对
6、气候变化的努力。自 2019 年壳牌开始供应第一批碳中和液化天然气以来,全球超过 85%的碳中和液化天然气运往亚太地区,东京燃气、GS 能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中国石油、台湾中油等均参与过相关交易。林业碳汇从交易方法学和生态系统的永久性角度都存在着局限性,并不能作为油气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解决方案。仅依赖碳抵消,忽略能源转型和减少化石燃烧排放,将无法如期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在方法学层面,林业碳汇项目额外性的论证和基线的设定尤为重要。项目需保证环境保护成果是通过该项目的特定干预措施而达成的;项目签发的减排量只能被计入减缓气候变化的承诺一次,不能重复计算;潜在碳泄露风险会导致企业购买的碳信用失去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