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 多维角逐新能源赛道,发力一体化能源管理 Table_StockNameRptType 阳光电源阳光电源(300274)公司研究/公司深度 Table_Rank 投资评级:投资评级:增持增持(首次)(首次)报告日期:2023-11-15 Table_BaseData 收盘价(元)88.69 近 12 个月最高/最低(元)135/76.38 总股本(百万股)1485.15 流通股本(百万股)1126.24 流通股比例(%)75.83%总市值(亿元)1317.18 流通市值(亿元)998.86 Table_Chart 公司股价与沪深公司股价与沪深 30
2、0 走势比较走势比较 Table_Author 分析师:尹沿技分析师:尹沿技 执业证书号:S0010520020001 电话:021-60958389 邮箱: Table_CompanyReport 相关报告相关报告 核心观点:核心观点:Table_Summary 纵向一体化(一):纵向一体化(一):从逆变器向风光产业链下游拓展,头部根基稳固从逆变器向风光产业链下游拓展,头部根基稳固 2023年,风光行业依旧火热,带动逆变器需求量高升。光伏领光伏领域:域:国内逆变器企业是全球主力,Top5占比达71%,较2021年+8pct,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公司作为光伏逆变器龙头,2022年出货量达77
3、GW,同比+63.8%,其产品功率覆盖3-8800kW,应用于多元场景。相较同业,其在资金规模&盈利能力、产品研发&迭代速度、品牌力&全球销售渠道上具备较强的行业竞争壁垒。风电风电领领域:域:在国产替代加速的背景下,公司作为少数第三方风电变流器供应商,2022年全球发货量超23GW,同比+53%。未来,紧抓风机大型化趋势,有望受益于行业高增。产业链延长:产业链延长:公司向下游电站系统集成和电站投资开发业务拓展。2020-2021年,在DBT模式的开发商中,公司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建设量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23年H1,公司累计开发建设风光发电站35GW。此外,公司突破地理条件限制,开展水面光伏
4、业务,已应用于多种极端天气中,并得到多项目检验。纵向一体化(二):纵向一体化(二):切入储能切入储能 PCS 并向下游系统集成拓展,海外渠并向下游系统集成拓展,海外渠道构筑道构筑产业产业护城河护城河 2023年,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预计达15GW,行业持续火热,尤其是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公司切入储能变流器业务,并向下游系统集成环节拓展。其中,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七年位居中国企业第一,2022年,储能系统出货量达7.7GWh,海外占比70%;2023年H1,储能系统出货已达5GWh。由于海外市场进入门槛高,公司基于先进入者优势,已构筑产业护城河。另外,在技术方面,公司首次提出“三电融合”理念、布局构
5、网型技术、积极进行液冷储能系统产品迭代,头部优势有望持续拉大。在资金方面,公司具备斩获集采订单能力,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结合公司提供全链服务的附加价值,储能板块龙头地位凸显。横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多维角逐氢能、电车和智慧运维业务,构建新能源一多维角逐氢能、电车和智慧运维业务,构建新能源一体化平台体化平台 公司横向布局多条新能源增长曲线。氢能:氢能:目前氢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绿氢在制氢方式中最具潜力。公司同时开发AWE和PEM电解槽技术,并创新开发柔性制氢系统,已中标多项大型绿氢电解槽项目。电车:电车:公司较早布局电车领域,其电控产品已大批量装车,并计划于2023年实现百万台的交付目标;
6、且公司的充电桩业务正处起步阶段,在为车企打造工商业光伏电站的同时,实现产业协同。数字化:数字化:公司积极研发能源软件系统,开展智慧运维服务,提供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为产线赋能增效,叠加目前已开启数字化转型,预计不久将为企业贡献利润。投资建议: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 2023-2025 年实现营业收入 698.7 亿元Table_CompanyRptType1 阳光电源(阳光电源(300274)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及评级说明 2/62 证券研究报告 /965.9 亿元/1277.3 亿元,同比增长 73.5%/38.2%/32.2%;实现归母净利润 94.5 亿元/123.6 亿元/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