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o.20230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3年9月中国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白皮书(20232023 年年)版权声明版权声明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前前 言言 当前,算力的战略性地位和支撑性作用正成为普遍共识。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在加速
2、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球算力发展应用多元化、供需不平衡的挑战仍在持续,以 AIGC1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应用、新需求的崛起,推动算力规模快速增长、计算技术多元创新、产业格局加速重构。2022 年是“十四五”关键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等多重考验和挑战,我国算力发展水平实现稳步提升,整体呈现以下四方面特征:算力规模稳步扩张,智能算力保持强劲增长。从基础设施侧看,我国通用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持续加快部署,2022 年基础设施算力规模达到 180 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超过650 万标准机架,已投运智能计算中心达到 25 个,在建智能计算中
3、心超20 个。从计算设备侧看,我国近六年累计出货超过2091 万台通用服务器,82 万台AI 服务器,算力总规模达到302 EFlops,全球占比33%,增速达50%,其中智能算力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增速达72%。算力产业稳健发展,算力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实现了算力水平和供给能力的大幅提升,形成体系较完整、规模体量庞大、创新活跃的产业体系。我国以计算机为代表的计算产业规模达 2.6 万亿元,约占电子信息制造业的 20%,形成覆盖底层软 1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生成式人工智能 硬件、整机系统及平台应用的
4、产业生态,涌现一批先进计算技术创新成果,算法模型、计算芯片、计算软件、系统平台等环节持续取得突破并深入应用,前沿计算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不断推进。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行业赋能效益日益显现。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省际出口带宽持续扩容,5G、移动物联网等覆盖更广用户,围绕算力枢纽节点的网络设施开始构建,算力协同能力逐渐增强。大模型的崛起助推数据资源共享,行业模型深度挖掘数据赋能作用。我国消费和行业应用算力需求增长迅猛,互联网依然是算力需求最大的行业,在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中占比分别为 39%和53%,算力应用场景向工业制造、城市治理、智能零售、智能调度等领域延伸。算力拉动经济增长,各地持续加快算力
5、布局。我国算力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动力。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区域算力发展保持领先水平,其中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仍然位于第一梯队。中西部地区技术创新、算力应用、产业基础等制约算力发展的条件不断得到改善。2023 年白皮书在 2022 年的基础上,加强了全球和我国算力发展的研究,客观评估我国整体、各省份及各城市现阶段的算力发展水平,进一步给出我国算力二十强市榜单,希望为各地推进算力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算力应用发展提供参考。白皮书仍有诸多不足,恳请各界批评指正。目目 录录 一、全球算力快速发展,算力竞争不断加剧.2(一)算力规模稳定
6、增长.2(二)算力产业繁荣发展.4(三)算力技术创新活跃.7(四)算力赋能不断深化.9(五)算力竞争持续加剧.12 二、我国算力稳步增长,算力赋能作用凸显.14(一)算力规模持续壮大,智能算力保持高速增长.14(二)供给水平大幅提升,先进计算创新成果涌现.17(三)发展环境完善优化,网络体系保障数据流动.19(四)赋能作用深入发挥,数实融合发展潜力广阔.22(五)算力拉动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强劲.25 三、中国算力发展指数评估.27(一)指标建立依据.28(二)指标体系建立.29(三)我国算力发展评估.31(四)算力发展指数与经济的关系.41(五)我国算力二十强市.43 四、基建创新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