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2023年9月研究部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前瞻报告:解构新时代整零关系前言作为工业品,汽车是产业链最长的工业门类之一,上下游企业众多、就业覆盖面广;作为消费品,汽车又是传统消费四大金刚之一,对社零消费贡献巨大,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如今,新能源浪潮又赋予这一传统产业全新生命周期。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5%,全球市场份额亦超过六成。这些数字暗藏着中国二十年坚持不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也预示着作为领跑者首入无人之境的挑战。在产业变革中,造车新势力的初生牛犊与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刻画出时代的发展印记。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步入全面市场化驱动的大众消费阶段,同时也
2、意味着市场已告别过去的高增长,由蓝转红。在消费群体扩容、电动化、智能化技术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本报告结合新时期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展望OEM(整车制造商,下同)产品趋势,并由此推演各零部件企业的未来生产布局和物业选择特征。仲量联行期望通过前瞻性的行业分析,帮助投资者、市场主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寻差异化的产品路径,从纷杂的信息中挖掘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长期投资机遇。2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前瞻报告:解构新时代整零关系目录第一章新能源汽车进入大众消费的第四发展阶段,长坡厚雪但依然曲折 4 1.汽车工业之于中国消费与投资的“双主要”意义 42.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大众消费的第四阶段,消费特征显著转变 5第二章
3、需求侧环境 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面临多重挑战 61.新能源汽车消费告别高增长,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有望在第四阶段塑造第二增长曲线 62.第四阶段大众消费客群画像:成本和产品力驱动属性增强 9第三章供给侧环境 新能源汽车品牌混战加剧,OEM调整产品策略 101.内资OEM产品思路转变:从打造互联网科技产品到耐用消费品 102.产品趋势1:核心零部件集成化、轻量化缓解迫在眉睫的降本增效问题 123.产品趋势2:持续押注电池及快充技术,续航补能迅速追赶燃油车 134.产品趋势3:智能化设备应用成为OEM差异化竞争重点方向 15 5.产品趋势4:产量交付能力成为新时期OEM争夺市场份额的核心支撑 15 第
4、四章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整零关系由垂直转向共生 161.燃油车时代:精细化的分工协作、垂直化供应链体系 162.新能源汽车时代:垂直供应链体系逐步解体,创新合作模式 17 2.1.第三阶段,整零关系快速从“黑盒”向“白盒”模式倾斜 18 2.2.第四阶段,灰盒Tier 0.5模式以及整零环绕共生模式短期具有较强的发展前景 20 2.3 第五阶段,远期来看更多零部件由自研走向外购 21第五章新阶段多元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布局,激活更多轻资产物业投资需求 221.传统汽车生产基地扩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传统燃油车OEM积极拓展新能源子品牌 222.非传统汽车生产新兴城市提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跻身高增长市场
5、 233.新能源汽车产能向内陆及非传统汽车制造集中区渗透,新时期供应链格局带动零部件企业亦呈现多点分布特征 234.内陆地区出海劣势亦有改善 255.新时期快速变化的整零关系,有望在短期激活更多轻资产物业投资需求 26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仲量联行研究部,2023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前瞻报告:解构新时代整零关系1.汽车工业之于中国消费与投资的“双主要”意义长期以来,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一方面,汽车作为产业链极长的工业品,零部件数以万计,上游几乎囊括冶金、电子、化工等在内的所有制造业门类,对其它制造业具有强辐射力。另一方面,汽车亦属于重要的大众消费品,拥有广阔且持续的需求市场。中国
6、汽车零售消费额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过去十年一直稳定在10%上下。2020年受疫情影响,社零消费整体出现下滑,但汽车却是为数不多保持正增长的消费品类。在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增量消费不容小觑。兼具大宗消费品和长产业链工业品双重特性的汽车制造业也因此成为为数不多的上下游辐射广阔、就业拉动性强的产业门类。中国汽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汽车相关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例和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比例,两大关键指标连续多年超过10%。据测算,汽车制造业每增加一个就业岗位,能带动上下游产业增加约七个就业岗位。图表1:中国汽车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消费额的比例及贡献率第一章:新能源汽车进入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