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证券研究报告证券研究报告industryId电力电力推荐推荐(维持维持)emailAuthor分析师:分析师:蔡屹蔡屹S0190518030002assAuthor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朱理显朱理显投资要点投资要点summary“双碳双碳”目标下,能源为主战场,电力为主力军;然而伴随新能源机组快速目标下,能源为主战场,电力为主力军;然而伴随新能源机组快速扩张,我国当前尖峰容量裕度不足,系统灵活性资源匮乏扩张,我国当前尖峰容量裕度不足,系统灵活性资源匮乏。“新型电力体系”首次于 2021 年 3 月提出,与双碳目标绑定。电
2、力作为一次能源转换的重要载体,是当前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但其亦能通过使用清洁燃料实现对含碳化石能源的替代(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是双碳战场的主力军。然而风光出力波动性较强,且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较为短缺、市场机制有待优化,我们测算,随着绿电大规模并网,全国夏季尖峰负荷容量裕度(电源有效容量供给-最高容量需求)整体明显下滑,2030 年跌至负数;电力紧缺等问题或持续加剧,亟待“源网荷储”各环节资源多元互补。电源侧电源侧:依托能源结构依托能源结构,煤电灵活性改造或煤电灵活性改造或 为我国现阶段最优路径为我国现阶段最优路径。参考欧美国家,其多以自身能源结构选择调节性电源。其中,德国与波兰为
3、欧洲产煤大国,故以煤电为主(2022 年德国褐煤、硬煤两类煤机容量占全部可调度电源容量 42%);英美两国得益于北海油气田资源、页岩气革命后燃气成本下行,2022 年气电发电量占比均达 39%,以调峰性能优的燃气机组为主;法国核电占比全球最高,其利用核电机组参与负荷跟踪运行、合理安排检修配合电网调峰等。而基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煤电机组总量大,且灵活性改造成本整体可控,为我国现阶段最具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的选择。电网侧:电力供需分布错配,加强互联电网系统建设。电网侧:电力供需分布错配,加强互联电网系统建设。欧洲各国资源禀赋存异,国际电力交易市场应运而生,2009 年形成高度集成化互联电
4、网 ENTSO-E。其中,作为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德国通过 30 条 220 千伏400 千伏的输电通道与邻国互联,且随其风光出力增加,进出口电量结构由“进少出多”向“夏季进多出少、冬季进少出多”转变,电网深度参与电力系统调节。我国各省与欧洲各国在物理布局上较为相似,需加强跨省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提高电网错峰互济能力,缓解新能源供需分布错配,降低三北弃风弃光率;并协同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发展,在分布式资源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增强电网灵活性。负荷侧:加快需求侧由管理向响应过渡,探索虚拟电厂模式。负荷侧:加快需求侧由管理向响应过渡,探索虚拟电厂模式。国际上,需求侧响应已较为成熟(价格型和激励型),
5、如分时电价为代表的价格型需求响应,以美国 PJM 需求响应项目、澳大利亚能源需求响应计划为典型案例的激励型需求响应。其他负荷侧调节手段主要以虚拟电厂为代表,典型模式如美国社区光储、欧洲电动汽车有序充电项目,充分利用分布式资源参与削峰填谷。我国亦多次强调需提升负荷响应水平,发改委于 2023 年 5 月提出,到 2025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各省市陆续执行、优化分时电价政策以及需求响应补贴,处于政府主导的需求侧管理向需求侧响应的过渡阶段;此外可借鉴海外经验,从光储、新能源车等细分领域探索虚拟电厂模式。title新型电力体系架构篇:尖峰容量裕度下降,灵活性资源亟待建立新
6、型电力体系架构篇:尖峰容量裕度下降,灵活性资源亟待建立createTime12023 年年 9 月月 3 日日summary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重要声明-2-行业深度研究报告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储能侧:抽蓄及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未来在多方面多层次优势互补。储能侧:抽蓄及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未来在多方面多层次优势互补。全球范围内,抽水蓄能仍为市场主力,2022 年抽蓄装机占比已投运电力储能的 79%,同时,电化学储能发展迅猛,其中锂电子电池规模年增长率超 85%。具体到运用场景,储能可分为表前(发电侧+电网侧)和表后(工商业+户用)两类,其中中美两国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