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目录前言.1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概况.2(一)产业格局.2(二)市场规模.4(三)研发创新.5(四)产业政策.6二、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给分析.7(一)人才求职规模.81.总体规模.82.各环节规模.9(二)意向薪酬及流动情况.101.意向薪酬.102.流动情况.11(三)人才专业能力.121.学历分布.122.专业分布.13(四)重点院校培育.141.学科建设.142.培育现状.16(五)重点学院概况.181.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18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19II3.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194.西安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195.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206
2、.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207.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218.北京理工大学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21三、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22(一)企业招聘规模.221.总体规模.222.各环节规模.24(二)行业薪酬情况.251.总体行业薪酬.252.各地区薪酬分布.263.各环节薪酬分布.28(三)专业能力要求.291.专业背景要求.292.工作经验要求.30(四)上市公司需求.311.从业人员概况.312.学历分布.323.各环节分布.34(五)代表企业概况.361.IP:安谋科技.36III2.EDA:华大九天.363.数字设计:海光信息.374.模拟设计:圣邦股份.375.制造:中芯国际
3、.386.制造:华虹半导体.387.封测:长电科技.398.设备:中微公司.409.设备:北方华创.4010.材料:沪硅产业.41四、重点区域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需分析.41(一)人才供需指数.421.需求指数.422.供给指数.44(二)重点地区情况.481.长三角地区.482.京津冀地区.483.粤港澳大湾区.484.中西部地区.49(三)代表城市情况.491.上海.492.深圳.503.北京.514.无锡.52IV5.苏州.536.合肥.547.杭州.558.西安.569.成都.5710.重庆.58(四)人才支持政策.591.上海.592.深圳.603.北京.604.无锡.615.苏州.6
4、16.合肥.627.杭州.628.西安.639.成都.6410.重庆.64五、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供需趋势.68(一)人才供给结构失衡,应届生过剩风险加大.69(二)企业需求分化明显,制造环节紧迫性增强.70(三)技术封锁持续加大,科研人才重要性凸显.74六、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瓶颈.75(一)课程设置尚未成熟,师资队伍有待加强.75V(二)产教融合机制不完善,协同创新能力较弱.76(三)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人才争夺加剧.76七、中国大陆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对策.77(一)国家层面:加强城市分工协同,设立国家级产业平台 77(二)高校层面: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加快产教融合.77(三
5、)企业层面: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加大校企合作.78致谢.80VI图目录图 1 2022 年美国半导体技术封锁情况.3图 2 2018-2022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4图 3 2022 年全球重点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占比.5图 4 全球各国/地区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汇总.7图 5 2020-2022 年国内集成电路人才供给规模.8图 6 2020-2022 年国内集成电路人才供给结构.9图 7 2020-2022 年国内集成电路各环节人才供给规模.10图 8 2020-2022 年集成电路各环节研发人员平均意向月薪.11图 9 2020-2022 年集成电路人才离职率变化.12图 10 2020-2
6、022 年集成电路离职人员工作经验分布.12图 11 2022 年国内集成电路人才供给学历层次占比.13图 12 2022 年各关联专业进入集成电路产业的人才占比.14图 13 2022 年重点院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人才去向.17图 14 重点院校集成电路人才供给区域分布情况.18图 15 2020-2022 年国内集成电路企业发布招聘的人才需求情况.23图 16 2020-2022 年不同性质集成电路企业需求占比.23图 17 2020-2022 年集成电路各环节企业发布招聘的人才需求情况.25图 18 集成电路研发人员行业薪酬与意向薪酬比较.26图 19 2022 年各地区集成电路研发人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