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录目010203041n 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n 森林覆盖率91.12%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全国唯一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保护制度冠名的地区被誉为“华中屋脊、华中水塔、物种基因库”北纬31的“绿色奇迹”一、背景4张世界级名片6张国家级名片神农架林区基本情况一、背景“林电”矛盾及存在问题n 神农架林区86%的输电线路穿越森林、位于山火易发区n 近三年来,林区电力线路因树障跳闸316条次,引发小范围火情3次n 树障清理需层层审批,流程多、周期长。n N-1通过率低,单回线路
2、辐射供电覆盖面广,树障直接影响能源保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可靠用电,“林电”矛盾给护林防火、电网安全运行带来双重压力,饱受诟病。2二、工作思路解决的思路深刻吸取重大森林火灾事故教训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湖北省建设“富美国有林场”工作方案学习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标准复盘“320”极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攻坚战为源头破解“林电”矛盾二、工作思路2.贯彻落实国网公司、省公司关于森林草原输配电线路防灭火工作系列文件和部署要求,结合林区体制机制扁平集约特点,围绕林长制做文章,探索基于责任制落地的“林长”工作职责、任务及标准,推进林业“林长”和电力线路“线路长”双向融合。二、工作思路3.从规范设计源头求突破推进
3、电力线路规划纳入林火阻隔带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电力线路走廊,实施标准化整治。采用植被替换等方式,构建自然阻隔带、工程阻隔带和生物阻隔带为一体的林火阻隔系统,做到了既守护“绿水青山”,又做到林火阻隔。健全完善电力设施护林防火体制机制,加强基础建设、创新应用和应急处置,不断深化隐患排查和精益运维。3三、工作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一)工作开展情况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国有林场国家公园国有林场集体林1.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根据林区林木所属划分性质(国家公园、国有林场、集体林地),因地制宜创新“林长+”制度,建立“林长”“线路长”双长融合机制。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增量存量并举,深度参与
4、神农架林区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实施方案编制与评审,将首批278公里输电线路纳入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规划,推动电力设施保护纳入专职护林员和群众护林员职责范围,并将建设、运维成效纳入林长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考核。三、工作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一)工作开展情况n 针对国家公园,联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促使国家公园开通绿色通道,完善所辖线路运维流程从单项审批变为批次备案,就线路通道隐患治理增加林木砍伐限额,打通零存整取、快捷办证渠道,实现运维人员从“不易进”到双方“一起进”的转变1.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三、工作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n 针对国有林场,联合林管局下发神农架林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电网设施管理“双长”“双通道(带)
5、”建设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细化任务分工,明确衔接关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双方会议制定、部门协作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研究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定期通报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将建设成效纳入林区林长制和防火考核范围1.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三、工作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n 针对集体林地,促请由政府建立联防联控体系,林区8个属地乡镇与政府签订电力设施防山火责任状,将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成效纳入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现体制机制上融入、工作上融合、专业上融通,着力解决线路通道隐患治理协调难度1.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积极开展辖区内输、配电线路火灾隐患排查、巡查工作,会同供电部门及时消除火灾隐患。三、工作开展情况
6、及初步成效管理方面。结合林区实际,从规划设计、标准建设、精益运维、主动避险、应急处置、党建引领等方面梳理管理流程,坚持问题导向,落实主业主责,下发8个专业文件强化部门协调,指导电力设施护林防火工作。设备方面。重点采取高跨设计、绝缘化改造、差异化防雷、接地治理、台区地面硬化等措施,减少因设备本体缺陷引发的森林火灾风险。运维方面。建立线路通道点云模型,按照电力线路三种路径形态(高跨架设、顺经线架设、沿纬线架设),结合海拔高度、气候条件、植被种类等多重因素,开展断面梳理,明确差异化运维策略、通道清理重点和双通道建设规划。(01)提升设备本质安全2.深化隐患排查和精益运维三、工作开展情况及初步成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