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控制权争夺研究报告:法律大模型分析与数据挖掘 Large Language Model Analysisand Data MiningA Study on the Battle for Corporate Control:当法律遇见人工智能 19122个核心当事人 55391篇裁判文书 内部治理、外部代表、商业运营 构建公司控制权争夺核心框架 绘制公司控制权争夺战略蓝图前言要点概述控制权争夺观察指南实务探索与报告概览控制权争夺基本框架三个维度与核心要素控制权争夺研究方法大模型在法律中的应用(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二)实务逻辑从交叉案由到核心当事人控制权争夺之经典争议场景与应对(一)缓
2、兵之计决议效力vs.对外股权转让(二)师出有名公司代表权确认(三)守正出奇灵活运用损害公司利益之诉(四)九转功成从股东知情权到变更登记请求权控制权争夺之战略导图核心要点与实务解析(一)行使一切股东权利的基础股东资格之辩(二)实现内部治理的主要手段公司决议之争(三)实际经营的控制公司经营攻守之道(四)无招胜有招损害公司利益责任之诉特殊类型公司的控制权争夺(一)中外合资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特殊问题解析(二)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结语p01p05p02p07p11p15p30p12p13p17p20p23p27p32p57p83p92p110p116p109p120壹贰叁肆伍陆柒从内部治理的维度来看,股东
3、(大)会和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治理的关键主体,因而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席位往往是控制权争夺相对方的交战核心。股东资格是股东行使投票权的依据与基础,股权比例则是影响股东对公司权利行使的重要因素。股东通过行使表决权,实现 公司法 第37条授予的股东会决定宏观经营方针、任免董监事会成员、增减注册资本等股东对公司的“所有权”2。这意味着,即便股权比例优势方在控制权争夺中一时处于劣势或被动,也可以通过提议召集股东会实现自己的权利3。公司股权结构可能更加复杂,如存在多层持股结构、股权代持、中外合资共同持股、表决权差异安排等情形。与股东资格及股权比例争夺有关的纠纷,在实践中表现为股权转让纠纷、股东资格确认纠纷
4、、股东名册记载纠纷。当然,实践中某一案由下也可能出现有关股东权利诉讼请求的合并。基于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管理层面的控制权的分离,公司法 第46条规定了由董事会执行股东会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具体方案以及内部管理机构及其人员设置的职权。在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中,董事会以及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的控制显得更加直接,董事会席位也成为控制权争夺各方的交战核心。至于董事会席位与股权比例间的关系,一方面后者往往决定前者但另一方面,正是基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二者并不能等同视之。例如,在初创公司的投融资过程中,投资机构可能会占据优势的股权比例,但出于创始人团队专业性的考虑,创始人团队仍会
5、在董事会当中占据多数席位,以确保公司能够顺利运行、实现盈利并最终达成投资目的。然而,当投资机构与创始人团队产生分歧或矛盾时,董事会席位的争夺就会给公司经营带来动荡。公司控制权争夺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己方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控制,除了借壳上市等少数情况,公司的经营业务及其利润才是争夺各方希望获得的。公司经营以对外的市场活动为载体、以对内的业务运行为保障。因此,对公司经营控制权的争夺往往需要将外部代表和商业运营两个维度联合起来实现,故公司日常运营中重要岗位的关键人员,以及生产资料、对外经营所必要的印章证照等要素也是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对象。虽然从理论上看,股东可以通过优势股权比例影响股东会决议,可以实现对公
6、司章程的修改或者对公司代表权、董事会席位的安排,进而实现对公司证照、生产资料的占有与控制。但这仅为法律层面、抽象层面的公司意志实现逻辑,与现实中公司的运行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实际上,从公司控制权争夺开始到最终股东(大)会决议作出或变更登记程序完成之间,可能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从而给了争夺相对方转移公司优质资产、抢占公司印章证照拒不交还的机会。而针对争夺相对方对公司生产资料的无权占有或处分,在诉讼层面既可以通过提起公司证照返还之诉直接针对无权占有的公章、证照要求返还;还可以提起损害公司利益责任诉讼,虽然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类诉讼不直接针对公司生产资料的返还,但一旦认定争夺相对方在其控制公司的时间与空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