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部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版权声明2023 公共数据金融应用白皮书编写委员会主 任:主 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李 强、熊 健执行主任:执行主任: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叶 兵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张晓玫编写组:编写组:“锦江之链”“锦江之链”公共数据金融共享应用创新工作室:公共数据金融共享应用创新工作室:罗 婷、宋从
2、雅(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李 翔(成都农商银行)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谢 纳、于子墨、黄学渊、李雅萍前言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关键性生产要素,而高权威性、高准确性、高价值性、高应用性的公共数据作为一类特殊的数据要素,推动其开放与应用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价值。2015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2022 年 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四个角度初步搭建了数据要素制度。金融行业一直是公共数
3、据开放的重要实战领域。2021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实施方案,提出构建全国一体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利用公共信用信息完善中小微企业征信体系。2022 年 1 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也将加强金融数据要素应用作为金融科技发展开放基础。当前,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应用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普遍诉求。在上述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与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联合编写了2023 公共数据金融应用白皮书,在国内首次聚焦公共数据面向金融领域开放和应用方向,全面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4、和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参考。一、编写背景我国公共数据管理与开放工作的推进已经较为深入,但聚焦金融领域公共数据应用的行业实践案例较少,理论研究成果更是几近空白。因此,编写团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辨析了公共数据金融应用领域的核心概念,回溯了公共数据面向金融领域开放和应用的政策及实践历程,力求从数据、机制、技术、场景四个维度全方位描绘出现行公共数据金融应用图谱,并提出了一些开放性话题供各界探讨。本书框架如下:第一章 公共数据开放及金融应用综述强调了推进公共数据开放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并辨析了公共数据、公共数据开放、授权运营等概念,同时从政策变迁和应用实践两个角度回溯了国内外公共数据开
5、放及金融应用的历程。第二章 公共数据金融应用价值与现状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不同参与方视角出发,探寻了公共数据应用于金融领域的价值。同时,本章还基于数据、机制、技术、场景四个维度,总结提炼了各地公共数据金融应用实践的共性特征,试图呈现出我国公共数据金融应用工作现阶段全貌,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公共数据金融应用工作的未来趋势。第三章 公共数据金融应用案例详细介绍了国内公共数据金融应用的典型案例,重点围绕其数据资源、开放机制、技术运用、金融场景等方面的创新点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探讨了案例经验的可复制性,为各地未来推进和深化公共数据金融应用工作提供一定参考。第四章 公共数据开放前沿问题探讨围
6、绕公共数据确权、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兴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深入探讨了现有的确权逻辑、授权运营的法律性质、技术成本与应用效果的平衡等开放性热点话题。行百里,九十为半。今后,本书编写团队将持续跟进公共数据金融应用的前沿进展,拓展研究深度,旨在全方位真实记录我国公共数据金融应用生态从萌芽到成型,从深化到成熟的演变历程,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市场实践者提供有益启示。热切寄望于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公共数据金融应用领域提供更多的理论探索和案例实践,我们期待加强与各位有识之士的沟通交流,让我们携手为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建设凝心、汇智、聚力!二、内容简介07公共数据开放及金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