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 行业研究|深度报告 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LMFP)突破铁锂能量密度瓶颈,)突破铁锂能量密度瓶颈,具具性价比优势。性价比优势。磷酸锰铁锂由于掺杂锰元素后电压平台提升,理论能量密度相较磷酸铁锂提升 10-20%,与中镍三元接近;同时由于其橄榄石型结构与磷酸铁锂类似,因此安全性能得以保留;此外其量产成本仅略高于磷酸铁锂,大幅低于三元,综合性价比优势显著。考虑到新能源车及锂电产业链持续提质降本的需求,我们判断整车厂或电池厂对新技术、新材
2、料的接受程度较高,具备切换意愿,未来磷酸锰铁锂有望成为电池端单瓦时成本具备较强竞争力的正极路线。产业化应用产业化应用存在存在较高技术壁垒,先发企业显著受益较高技术壁垒,先发企业显著受益。磷酸锰铁锂材料在推向商业应用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技术瓶颈,包括导电性低、锰溶出、双电压平台等,相关技术研发要求较高投入,工艺经验需要长期积累。由于正极材料对电池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客户对新材料的认证也十分严苛,所以前期和电池企业形成绑定协同研发的材料企业将享有较大优势。从产能的角度看,尽管有较多电池和材料企业有相关技术布局或公开了产能规划,但是实际上当前具备量产产能的公司数量较少。考虑到量产产品的验证周期,产业化初
3、期磷酸锰铁锂的竞争格局受磷酸铁锂产能过剩的影响较小,先发企业产能建设和产品认证进度领先,将在新材料从 0 到 1 的阶段显著受益。从两轮车迈向四轮车,从两轮车迈向四轮车,2025 年需求有望超年需求有望超 50 万吨。万吨。目前磷酸锰铁锂正极在两轮车领域已有少量应用,未来通过单独使用或与三元材料掺杂,有望切入主流动力电池并获得更多的应用场景,打开渗透空间。根据推演,我们预计在两轮车领域,磷酸锰铁锂将演绎先替代三元材料后替代磷酸铁锂的路径;在主流电动车领域,磷酸锰铁锂将同时拥有替代中低端三元、掺杂高端三元、替代磷酸铁锂三条应用路径。根据合理测算,我们预计到 2025 年磷酸锰铁锂市场需求有望接近
4、 55 万吨。磷酸锰铁锂产业化持续推进,未来可关注装车交付与量产订单等催化因素。磷酸锰铁锂产业化持续推进,未来可关注装车交付与量产订单等催化因素。目前头部电池企业对磷酸锰铁锂已开始布局,其中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捷威动力等均已实现产品端应用;正极材料厂则基于各自前期储备的技术进入产能建设卡位阶段,其中德方纳米、容百科技、珩创纳米和力泰锂能已有产线投产。在终端磷酸锰铁锂产品则已进入车端验证,有望于年内实现装车应用并快速放量,未来电池的装车交付与材料的量产订单或将成为助力磷酸锰铁锂行业发展的两大重要催化。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性价比高,在动力电池领域优势明显,是极具潜力的锂电正极路线,市场需求
5、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宁德时代 M3P 电池预计今年实现装车应用,国轩高科发布启晨电池将于 2024 年量产,均将助推磷酸锰铁锂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加速。短期内产能建设和认证进度居先的企业将充分受益于先发优势。投资上看:1)电池环节:建议关注产业化布局领先的宁德时代(300750,未评级);2)正极材料环节:建议关注具备量产产能的德方纳米(300769,未评级)、容百科技(688005,未评级);3)磷酸锰铁锂的导电性能可通过搭配碳纳米管改善,建议关注细分龙头天奈科技(688116,买入);4)锰源:磷酸锰铁锂量产将带来对锰的需求增量,建议关注红星发展(600367,未评级)、湘潭电化(002125,
6、未评级)。风险提示风险提示 电动车销量不达预期;产业化进展和市场推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核心观点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3 年 07 月 31 日 证券分析师 卢日鑫 021-63325888*6118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100003 证券分析师 李梦强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7100003 证券分析师 顾高臣 021-63325888*6119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0080004 证券分析师 林煜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21080002 联系人 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