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景观进展THEPROCESSOFDIGITALLANDSCAPE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east University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Jiangsu urban rural and landscape Digit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enter成玉宁 教授Lecturer:Prof.Cheng Yuning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主题报告目 录CONTENT万物互联与生态感知011.1 物联网与
2、天地空数据1.2 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1.2 人居环境的生态感知数字孪生与规划设计022.1 人居生态环境数字化映射2.2 基于数字孪生的规划设计2.2基于数字孪生的动态优化精准实施与智慧运维033.1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施工3.2 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智慧运维3.3 智慧人居生态环境系统构建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主题报告成玉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CHENG YUNING,DEPARTMENT OF LA,SCHOOL OF ARCH,SEU引言人居生态环境可持续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之一,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持的定量化、精准化研究与实践。数字
3、景观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1.0时期以提升了景园规划设计工作的效能,将传统的手绘转变为全新的机绘时代,初步实现了景观的数字化;2.0时期推动了定量、定位与定性研究,极大提升了土地生态敏感性和建设适宜性评价、分级的精准性;3.0时期数字景观领域正在取得全面的突破,实现了数字景观实时、动态、精准映射人居环境的生态与形态。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多方案比选与优化技术的应用,数字景观理论、方法与技术必将迈入智慧景观新时代,人居生态环境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了极大提升,为精准化实施与管控提供了支持。万物互联时代,数字技术在人居生态景观环境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推动风景园林事业的现代化进程,风景园
4、林作为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在数字技术的引领与支持下,正在发生着巨变。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主题报告成玉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CHENG YUNING,DEPARTMENT OF LA,SCHOOL OF ARCH,SEU1.1 物联网与天地空数据1.2 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1.2 人居环境的生态感知万物互联与生态感知012 0 2 3 跨界融合创新应用合作发展大会主题报告成玉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江苏省城乡与景观数字技术工程中心CHENG YUNING,DEPARTMENT OF LA,SCHOOL OF ARCH,SEU
5、万物互联与生态感知1传统生态制图方法主要基于一定年限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功能评估展开,通过调查和采集数据、制图和展示、解释与交流等方式展开。在时效性和精准性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传感器与物联网的应用的普及,进一步实现了对人居环境及其变化过程的实时掌控,万物互联通过数据交换与网络通信,补强了基础数据,可以完整映射生态人居环境、融合各类信息,增加了认知客观世界的渠道与可能,进一步增强人居环境认知、分析、运维与管理的实时性与科学性。万物互联时代的生态感知万物互联与生态感知物联网与天地空数据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人居环境的生态感知实时数据的获取人居环境全要素信息融合对生态过程的认知、分析、评价需求进
6、展能效利用遥感、传感器、地面基站等多种采集方法,获取物联网与天地空数据,并链接数据平台实时更新。通过构建多源异构数据库的逻辑架构,存储采集的数据,并在同一空间中进行数据融合。针对国土空间、城市片区、城市绿地的全尺度人居环境生态感知。高效智能的数据采集全生命周期多场景应用人居环境的精准映射解决了以往规划设计中各要素彼此游离、各类数据缺乏关联的问题。不但能够支持人居环境全生命周期、全流程信息化管理,而且可支撑规划、设计、建设、管控等各类场景应用。实现了生态与形态的系统映射、实时呈现景观环境的动态特征,推进景园规划设计过程可测度、可评价。数字孪生景观方法与技术将广泛服务于构建精准化、高效能的人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