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2023 年版)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目目 录录 一、前言.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一)生长迟缓定义与判定.2(二)中医对生长迟缓的认识及分型.2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4(一)食物多样,满足生长发育需要.4(二)因人因地因时食养,调理脾胃.6(三)合理烹调,培养健康饮食行为.6(四)开展营养教育,营造健康食物环境.7(五)保持适宜的身体活动,关注睡眠和心理健康.8(六)定期监测体格发育,强化膳食评估和指导.9 附录 1 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的食物选择.11 附录 2 常见食物交换表.12 附录 3 不同地区食谱示例.17
2、一、西北地区.17 二、西南地区.20 三、东南地区.22 四、东北地区.24 五、中部地区.27 附录 4 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食养方举例.29 附录 5 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判定.33 1 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指南(20232023 年版)年版)一、前言 生长迟缓是指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身高标准参照值,反映了长期膳食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一种类型。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 年),6 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 4.8%,617 岁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为 1.7%。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城乡差异一直较为明显,农村约为城市的 23 倍。生长迟
3、缓影响儿童青少年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出现体能下降、学习表现不佳等,严重时容易导致罹患腹泻、肺炎等疾病,增加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还可能影响其成年后的身高,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风险,降低劳动生产能力。因此,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仍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儿童青少年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饮食行为或家长喂养不当,可导致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发生发展。中医理论认为,儿童青少年长期食欲不振、厌食、饮食积滞、节食等,造成脾胃运化失调,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为促进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改善,进一步降低生长迟缓率,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充分发挥生长潜力,根据健康中
4、国行动(20192030 年)和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相关要求,制定本指南。本指南以食养2 为基础,依据现代营养学理论和相关证据,以及我国传统中医的理念和调养方案,提出具有多学科优势互补的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食养基本原则和食谱示例。本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217 岁儿童青少年的家长和校医等,为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的辅助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本指南主要针对膳食营养相关的生长迟缓(如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矿物质缺乏等),而不是食物过敏、特发性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或功能缺陷、慢性系统性疾病等病理性原因造成的生长迟缓。有其他合并症的生长迟缓儿童青少年,可参考
5、(但不拘泥于)本指南制定食养方案,同时使用者应在医师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儿童青少年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二、疾病特点与分型(一)生长迟缓定义与判定。生长迟缓定义为:由于膳食的蛋白质或能量、维生素、矿物质摄入不足等原因,导致身高低于筛查标准的年龄别身高界值范围,属长期性营养不良。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依据7 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 423)、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456)判断,详见附录。(二)中医对生长迟缓的认识及分型。中医认为儿童“脾常不足”,脾胃功能全而未壮,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食欲不振、厌食、饮食积滞、挑食、偏食、节食等问题,易出现受纳、腐熟、精
6、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儿童青少年处于快速3 生长发育阶段,需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提供保障;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的功能,直接关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肾有赖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因此脾胃和肾功能强弱与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常见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如下。脾胃气虚脾胃气虚证证:乏力,食欲不振,食后易腹胀,头晕,易困倦,精神不振,面色萎黄,舌淡,舌苔白,脉弱。脾虚肺弱脾虚肺弱证证: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大便不成形,短气,易出汗,易感冒,舌淡,舌苔白,脉细弱。脾虚湿困脾虚湿困证证:食少,胃部胀满不适,大便不成形,嘴里发黏,身体沉重感,懒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