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及关注重点 证券分析师证券分析师:臧宁宁:臧宁宁 执执业证书编号业证书编号:S0990523050001 联系联系邮箱邮箱: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0755-83007051 2023年年7月月17日日 证券研究报告 主要内容 风险提示 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重要内容 一 电力系统智能化主要框架、重点方向 二 三 TVcVlVlYmUeVEVdUgV7N9R6MmOrRmOoNlOrRoRfQqRyRaQmMvMwMtQwPvPnMoM(一)碳达峰碳中和核心在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新能源 节能 电气化 光伏光伏 风电风电 储能储能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 特高压特高压 氢能氢能 综合
2、能源综合能源 智能化智能化 水电水电 核电核电 CCUS 碳达峰碳中和主要通过发展新能源、节能、电气化、碳捕集及利用来实现。具体体现在:1)风光发电;2)水电、核电等;3)储能(新能源消纳);4)特高压(新能源消纳);5)智能化(新能源消纳、节能);6)综合能源(提高能效);7)电动汽车(交通领域电能替代);8)绿氢(工业领域绿氢替代);9)火电+CCUS。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在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我国化石能源陆续达峰,但用电量持续增长,增量将主要来自风光:煤炭处于峰值平台期;电煤2025年达峰后开始下降;石油2030年前达峰后逐渐下降;天然气2035年前后达峰;全社会用电量
3、,2030年前年均增速3.6%,2030年11万亿千瓦时左右。2030年-2050年年均增速2.0%左右,2050年16万亿千瓦时。2050-2060年年均增速0.6%,2060年17万亿千瓦时,用电需求推动电力系统建设长周期可持续发展(参照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2025 2030 2035 2040 2045 2050 2055 2060 煤炭:峰值平台 2025年煤电达峰 石油2030年前达峰 天然气2035年前后达峰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电力需求持续增长 2030年11万亿千瓦时 2050年16万亿千瓦时 2060年17万亿千瓦时 碳达峰碳中和示意图 碳达峰碳中
4、和路径 3 数据来源:参照全球能源互联网组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整理 4(二)新型电力系统的特征 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首次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2023年6月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基本前提)、清洁低碳(核心目标)、柔性灵活(重要支撑)、智慧融合(基础保障)四大重要特征,共同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位一体”框架体系。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加快建设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单位单位 文件文件 特征特征 国家电网 202
5、1年7月国家电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年)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 南方电网 2021年4月南方电网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 绿色高效、柔性开放、数据赋能 能源局 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 深改委 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 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 表.主要单位发布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 图.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主要特征 数据来源:能源局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数据来源: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能源局官网、公开报道 5
6、双高特性及供需两侧双向波动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同质化大容量常规发电机组转化为单机容量小、数量众多、布点分散、特性差异化的新能源机组,控制方式由集中连续控制转化为快速切换的离散控制。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改变了电力系统内部电气特征,电力电子变流器是大多数电力电子设备的关键组件,使电力系统更加依赖高质量控制与保护等二次设备以及智能化电网调度体系。大量新型负荷接入: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储能装置以及日常用到的变频空调、电采暖等新型负荷大量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可控对象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各环节,控制规模呈指数级增长。(三)智能化是新型电力系统基础保障 图.目前国网经营区装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