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二三年七月202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城市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发展态势与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显著相关。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城市高质量发展为宗旨,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书基于 2021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的基础数据,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全景式展示了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就,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揭示了地下空间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内容提要202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目录第一章 发展纵览.11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发展格局.22 2021 年
2、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水平.33 区域层面地下空间发展综评.4第二章 城市评价.51 城市地下空间发展综合实力评价 .62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发展评价 .10第三章 政策法规.161 政策法规概述.172 类型与颁布主体.183 主题类型.18第四章 行业与市场.191 地下空间行业与产业分类.202 轨道交通行业与市场.213 地下空间规划服务市场.24202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第五章 科研与交流.271 科研支撑.282 科研成果.303 学术交流.314 热点预测.32第六章 灾害与事故.331 地下空间灾害与事故的界定.342 总体概况.343 类型分析.35关于数据来源、选取以
3、及使用采用的说明.36主要指标解释.37附录一:2021 年部分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评价指标展示.38附录二:2021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大事记.42202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壹发展纵览202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21 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发展格局2021 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021 年,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地下交通稳步发展,城市交通立体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地下综合体持续建设,普惠便捷的公共服务供给不断完善;地下防空防灾设施配置不断优化,城市韧性与防灾减灾能力不断增强。地下
4、空间已成为支撑城市可持续、高质量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空间分布的集聚程度来衡量,截至2021 年底,中国城市地下空间仍延续“三带三心多片”的总体发展格局。其中,“三带”是指中国三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分别为东部沿海带、长江经济带和京广线连绵带。“三心”是指中国三个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分别为北部发展中心、东部发展中心与东南发展中心。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整体水平领先全国,其中北部发展中心为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以人防政策要求建设逐步向市场需求主导过渡;东部发展中心为长三角城市群,东南发展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两者地下空间发展均以市场力量为主导。“多片”是指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不
5、同规模城市群为主体,呈多元分布的地下空间集中发展片区,分别为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片区的典型特征是区内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各城市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推动地下空间快速发展,地下空间法治管理水平加快提升,地下空间建设量相对其他区域增长更快,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下空间发展较领先。2021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格局注:城市群划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西中部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
6、城市地下空间发展中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连绵带胡焕庸线中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一条层级界限城市群地下空间发展片图例2022 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32 2021 年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水平2021年各省区市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比较数据来源:各地自然资源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国防动员办公室,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各地 2022 年统计年鉴、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计算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依据国家统计局东西中部和东北地区划分方法(2011)截至 2021 年底,中国 城市地下空间累计建设 27 亿平方米。2021年,中国城市地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