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过程的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构建赵进勇 张志昊 丁 洋 张 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生态环境所(院水生态环境所(IWHRIWHR)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中国水利学会生态水利工程学专委会(CEHECEHE)亚洲河流生态修复协作网络(亚洲河流生态修复协作网络(ARRNARRN)2023年04月23日 武汉第八届中国(国际)水务发展论坛汇 报 提 纲一.是什么二.为什么三.怎么做四.小结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何为生态景观系统?目之所及,皆为景观。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看不见的底层逻辑:生态过程是水系景观动态变化的塑造力。变化之源,皆为过程。一、区域
2、水网生态景观系统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引起共鸣、触动内心的是文化。真正强大的力量,往往无形且持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何为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以风景为门、以生态托底、以文化为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型淡水生态系统。大中小三个空间尺度,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尺度。具有完善的供给、支撑、调节和文化四大类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大地血脉、灵气、宜居、美丽、美好生活等关键词。流域或区域尺度河流廊道或河段尺度场地或场所尺度工程节点尺度大中小四个空间尺度时间尺度(年、季节、时辰)时间尺度(
3、年、季节、时辰)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流域或区域尺度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基底-斑块-廊道景观格局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景观格局后面看不见的生态过程;水文循环过程始终与生物过程交织在一起。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 应明确河流-湖泊-湿地流域总体格局中的空间景观定位,保持湖泊、廊道、湿地等各类景观的有机融合,形成既联系又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格局;识别生态源地,形成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大框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乡村生态空间格局;土地利用;水系类国家公园保护、水系类自然保护区规划等。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河流廊道或河段尺度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五大生态要素特征及生态过程水文情势时
4、空变异性河湖地貌形态空间异质性河湖三流四维连通性水体物理化学适宜性食物网和生物多样性宜昌水文站2000年长江流量过程与生物过程地貌空间异质性-栖息地多样性五种河型蜿蜒型微弯顺直型辫状型网状型游荡型2023/4/21地貌空间异质性-栖息地多样性深潭与浅滩交错缓流与湍流相间深潭:木质残骸、有机颗粒,鱼类生物量最大浅滩:湍流,富于溶解氧,鱼类产卵场,贝类,小型动物庇护所地貌空间异质性-栖息地多样性河流纵向连通性-上下游连通性河流纵向连通性-上下游连通性营养物质、泥沙输移鱼类洄游,鱼卵和树种漂流传播等2023/4/2120水体物理化学特性需要维持在正常范围,以满足水生生物生长繁殖需要。主要包括:水温、
5、透明度;pH值、溶解氧、营养物(氮磷)、重金属、有毒有机化学品等。水体物理化学适宜性食物网和生物群落多样性河道:鱼类、甲壳类、无脊椎动物,藻类、大型植物构成的食物网。河漫滩:初级生产者-有藻类、维管植物、大型水生植物等。河滨带:生物集群-细菌、无脊椎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地貌单元类型多样、干支流功能协调;河湖滨岸应采用景观协调性较好的护岸形式,植物搭配主次分明,富于四季变化,避免采用单调的传统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岸结构,同时满足道路、人行步道通行要求;滨岸景观应避免人工化、园林化、商业化倾向,保持河湖的自然风貌。尽量减少商业设施和建筑物,避免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或环境污染。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场地
6、或场所尺度 水动力特性、流场、水位;亲水、滨水人行控导系统;景观偏好;纵向分段-平向分区-竖向分层的滨水蓝绿系统设计模式。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 在景观美学功能区营造自然景观,利用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创造亲水环境,使河湖成为休闲、运动、科普、文化教育的公共空间,充分发挥农村水系独有的美学和文化功能,使其成为乡愁的载体。一、区域水网生态景观系统 全球重点流域城市滨水开放公共空间评价 对应SDG指标:11.7.1:按性别、年龄和残疾人划分的供所有人使用的公共开放空间的城市建成区平均比例 所用数据:OSM(Open Street Map)、GEE(Google Earth Engine)、美国国家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