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20102示范工程基本情况储能应用技术与试验实证03 储能安全技术研究示范工程建设背景3l 新能源中心与负荷中心呈现明显逆向分布,电网就地消纳不足,送出通道资源有限;l 大新能源基地、大直流送出开发利用加剧了系统稳定性问题,资源特性导致储备容量不足。l 集中式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的电力系统呈现“双高”形态。l 新能源占比提高后,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下降,造成新能源消纳受限和安全运行风险提高。新能源中心远离负荷中心波动性和随机性较大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示范工程建设背景4随着大量新能源的并网接入,电网发生的振荡事件也日益增多,而英国的事件也仅仅是较为严重的振荡事件之一霍恩风电厂并网点电压和有功及无
2、功英国大停电功率损失时序霍恩风电厂风机系统电压和有功及无功l 在系统层面: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变化,需要快速响应资源,新型储能有望在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方面担当大任。l 在场站层面:提升新能源场站系统灵活性,提升调峰、调频、调压等能力,从而改善场站出力特性。l 在机组层面:提升机组的稳定性和抗扰性的需求。电网“双高”形态下的需求系统调频平滑出力跟踪计划削峰填谷储能具有灵活快速调节特性,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储能具有跟踪计划、削峰填谷、平滑出力、系统调频四大功能,可以针对风光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实现风、光、储多时间尺度的出力互补,提高新能源发电的可预测
3、、可控制、可调度性,使之达到或接近常规电源。示范工程建设背景6新能源+储能政策l 国家明确 2030 年30GW 储能装机目标,14 个省相继发布了储能规划,20 多个省明确了新能源配置储能的要求,项目装机规模也在大幅提升。l 截至 2021 年底,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5729.7MW,同比增长 74.5%。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2000-2021)示范工程基本情况采用首创风光储输联合发电技术路线,示范应用8种型号的风电,共496MW;多种光伏组件和跟踪方式的光伏发电形式,共100MW;多种类型的储能电池,共33MW/95.8MWh。建设规模78磷酸铁锂14MW/63MWh铅酸电
4、池2MW/12MWh液流电池2MW/8MWh钛酸锂电池1MW/0.5MWh梯次利用电池3MW/9MWh储能虚拟同步机10MW/3.3MWh一 期二 期厂家电池类型容量电池数量中航锂电磷酸铁锂3MW*3h29376节万向磷酸铁锂1MW*2h32000节ATL磷酸铁锂4MW*4h43200节比亚迪磷酸铁锂6MW*6h22680节普能全钒液流2MW*4h5040节南都胶体铅酸1MW*6h4128节双登胶体铅酸1MW*6h4128节奥钛钛酸锂1MW*0.5h3600节梯次利用大巴退役3MW*3h/虚拟同步机比亚迪/中航锂电10MW*0.33h/一期储能4种类型,总容量20MW/83.5MWh,2011
5、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行;二期规划50MW,已初步建成梯次利用和虚拟同步机储能系统13MW/12.3MWh。储能电站基本情况示范工程基本情况9“双高”电力系统试验环境构建示范工程基本情况l 以两台5MW储能系统作为试验平台的启动电源与测试激励源,可调RLC负载与部分储能作为试验系统负荷,发电机组模拟传统火电机组,通过控制并入电网的新能源设备台数模拟不同新能源占比的“双高”绿色电网试验环境。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证平台目录100102示范工程基本情况储能应用技术与试验实证03 储能安全技术研究 首次提出了多类型电池动态大容量成组及级联集成技术,电站整体能量转换效率90%;开发了基于电站集中控制
6、与储能单元就地调控耦合分层架构的储能电站监控系统,实现储能电站全功率快速响应,实现储能电站全功率响应时间900毫秒、出力偏差1.5%。一、实现多类型电池动态大容量成组级联集成技术储能电站监控界面电站集成示意图关键技术研究11 技术背景:为探索新能源发电惯量和一次调频等主动支撑技术、填补虚拟同步发电机在大电网应用的空白,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依托风光储电站启动新能源虚拟同步机示范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项目从基础理论、技术装备、工程应用对虚拟同步发电机进行了研究与示范。建成了涵盖3大类6种类型的全球最大的虚拟同步发电机示范电站。其中,风电虚拟同步机118MW、光伏12MW、储能10MW。二、虚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