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美国重返巴黎协定2050碳中和 欧盟发布绿色新政2050碳中和温室气体排放前4的国家(中国、美国、欧盟27国加英国、印度)总排放量占全球的55%。严峻的形势下,全球已经有超过120个国家宣布或正在考虑实现“净零排放”目标。122 20 02 20 0年年-2 20 03 30 0年年:碳碳排排放放达达峰峰 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快速推进电能替代规模应用降碳技术(碳捕捉、利用与封存)2 20 03 30 0年年-2 20 06 60 0年年:碳碳中中和和 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有两个路径:分别是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碳汇碳捕捉碳达峰、碳中和增加吸收绿色金融碳交易减
2、少排放风电/光伏/水电新能源汽车节能降耗等工业限产生产端消费端12数据来源:IEA1)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会快速增加 2)电力在终端消费中占比快速提升,两种趋势共同作用下电力系统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净零:1.5路径;整体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展望50%20002010202020302040205020510153540253045二氧化碳排放量(十亿吨)20002010202020302040205060%50%10%40%20%30%70%风能和太阳能天然气煤炭20002010202020302040205030%10%60%20%40%50%电力消费占比全球发电占比(按能源划分)全球能源
3、使用产生的碳排放电力在终端消费总量中的占比1.5路线火电快速降低风能和太阳能引领全球发电量的提升电力在消费总量占比提升风光和终端电力占比的提升使的电力安全(波动、不确定、负荷由无源变为有源)挑战巨大。储能具备能量存储和释放的调节功能,可以高效的实现能量的时空迁移,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将逐渐成为刚需和标配。需求决定供给,潮流单一,可调节性较强;火电水电确定、可控、调节性强发电输配用电精准预测储能应用价值低火电水电强随机、强波动发电输配用电电气化占比高、分布式光伏、储能储能是刚需光伏风电火电和水电为主的传统电力系统风/光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性增高,终端电气化负荷不确定性变大,
4、潮流由单向变成多向,为了保持电网稳定,需要更多的可调节资源,储能作为灵活的可调节资源将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刚需。50Hz电源负荷49Hz51Hz50Hz电源+负荷+49Hz51Hz电力特点:1、电力生产、传输和消纳同步进行;2、电力系统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电力供需平衡,发电用电。电网侧储能发电侧储能电电源源侧侧辅辅助助服服务务:调频调峰新新能能源源并并网网:降低波动,响应调度,减少弃电,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调频调峰事故备用提升电网稳定性用户侧储能削峰填谷,电力交易应急备电需求响应动态增容区域能源互联,虚拟电厂火电风电光伏工商业户用分布式/微网光储充源荷维持各环节发电与用电的动态平衡风风光光配配建建储储
5、能能独独立立/共共享享储储能能可转为原则上均可转为独立储能(风光火储一体化项目除外)鼓励新能源场站与储能联合作为整体参与电力市场鼓励探索“部分容量独立,部分容量联合”两种方式同时参与市场鼓励进一步拉大现货市场上下限价格,推动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独立储能向电网送电,不承担充电输配电价和政府基金费用(度电收益提升0.2元/kWh)鼓励独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明确付费方(由发电侧、用户侧合理分摊)研究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2022年6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积极参与电力市场,用价格体现价值总体利用率提高,储能收益得到保障风光配建储能
6、,调用机制不完善储能利用率不足,有价值无价格现现在在未未来来0123456782017201820192020储能新增体量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其他储能锂离子电池锂电池成为主流路线效率高、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57.387.5148.7231.1336.820212022202320242025全球电化学储能新增体量(GWh)集中式风光工商业户用电网调峰电网调频基站合计电化学储能动力电池产业化助推2021-2025年累计新增800GWh储能未来可期,但挑战同样存在安全已成为行业第一诉求电池寿命以及全生命周期吞吐电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初装和度电成本需要进一步优化85%近十年,锂离子电池系统成本降低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