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 EEnergy efficiency and consum ption of HVAC HVAC in B Buildings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潘云钢潘云钢 中国制冷展(上海,中国制冷展(上海,20232023.0404)2023 Ozone2Climate Technology Industry Roundtable Presentation Application 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 能耗建筑使用过程中实际消耗的能源量,kWh或kWh/m2 能效建筑使用过程
2、中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与满足需求所需要量 的比值,kWh/kWh。实际上应该称为“效能”和需求不相关的能效,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能效 由于浪费带来的高能效 全年全时间、全空间的“高能效”系统,例如强制推行“变频空调”和需求不匹配的城市区域供冷系统或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不满足需求带来的高能效 强制降低冬季区域供热管网的回水温度,导致一些用户无法满足室内舒适度要求 单一强调冷热源的“高效”,例如:不考虑末端需求的某些“高效机房”能效与能耗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 “源输配末端”三者的相互
3、耦合,密不可分 冷源直燃机作为建筑空调供冷的应用,应取消;热力驱动型吸收机组,适合于有“余热”或“废热”的场所或区域。热源建筑“电气化”趋势下,热泵供热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空调系统设计思想与原则 节能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提升系统能效,节约电能;包括化石能源发电的节约(节流)、低碳或零碳能源的充分利用(开源)。Design concepts for HVAC systems 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 系统与空调方式 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关注点 中央空调系统空调末端采用集中制备和输配的冷热水对空气进行处理 设计工况能效高、集中运行管理、综合效益较好;适用于各用户使用时间和使
4、用方式大致相同的建筑。分散式空调系统(包括多联机系统等)空调末端采用分散式主机提供的冷热媒对空气进行处理 应变能力强;适用于各用户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差异性较大的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按照“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能源应用原则 高温冷源(高温冷水或高蒸发温度冷媒直膨机)负担室内显热冷负荷;低温冷源(低温冷水、盐溶液或通风排湿)负担室内潜热冷负荷;与常规系统相比,整体系统节能20%35%。Focus on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HVAC systems 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 中央空调系统与多联机的能耗比较与方案选择 空调系统设计主
5、要关注点 典型气象年夏季综合COP计算结果2009年 北京地区办公建筑,不同加班时间(负荷率)情况 全年无加班 全年加班平均负荷率10%全年加班平均负荷率5%#螺杆式机组:COP=4.6;#离心式机组:COP=5.1;#多联机(单元式):COP=2.6(暂不考虑长度修正)在1621530114m2时,如果不考虑加班问题,或者平均加班时间在大约1.5H以内时,可采用螺杆机,其年COP高于多联机;反之则多联机高于由两台螺杆机组成的传统系统;在24323m240569m2时,采用三台螺杆机比两台离心机更节能;大于40569m2时,建议采用离心机组(采用“离心+螺杆”的搭配方式对节能更有利)。建筑暖通
6、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建筑暖通空调工程的能效与能耗 分散与集中 空调系统设计主要关注点 严寒地区,不应采用区域集中供冷(水)系统。其他地区采用区域集中供冷(水)系统时,冷水供冷半径不宜超过1.5km。系统形式 常规系统 区域供冷系统 方式 冷机直接供冷(末端)冷机直接供冷系统 冷机间接供冷系统 冰蓄冷系统 一次水(末端)二次水 一次水 二次水(末端)一次水 二次水(末端)水温()7/12 5.5/12.5 4.5/11.5 7/12 3/12 5.5/12.5 效率计算 冷水输配系统效率 37.04 63.29(1500m干管长度)22.73(1500m干管长度)42.11(1500m干管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