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園市 Taoyuan City 东亚城市生态物流:可持续城市交通的新境界 中文版执行摘要 原文作者:Sin Yi Beatrice Chng、Hyung Lim Suh、Professor Zhifang Yin 中文编译:庄欣怡、張瑜庭 2 目录 引言.3 宜可城的生态物流框架:可持续城市物流的推手.4 苏州市.5 首尔市.7 桃园市.9 决策者可借鉴的关键要点.12 未来展望:可持续城市物流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15 由此下载英文版完整报告:3 引言 目前约有 40 亿人居住在亚洲,占全球总人口数的近六成。东亚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也是投资、创新、竞争力的中心。而截至 2050
2、年,全球预计将有 96%的城市增长发生在东亚发展中地区。其中,中国新增城市人口更预计将高达2.55亿人。为应付随之而来更高的消费、服务和贸易需求,同时避免碳排放量急剧增加,新城市中心势必将需具备更卓越的物流枢纽中心和基础设施。生态物流:可持续城市交通中缺失的环节 货运与东亚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但大多数东亚城市并未充分考虑或积极将物流和货运纳入可持续交通的规划中。运输部门占亚洲能源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40%以上。国际运输论坛在 2017 年提出的数据预估,水陆货运的里程数将在 2015-2050 年间增加 261%,占全球水陆货运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根据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
3、 2015 年提供的数据,中国的物流量占东亚地区总货运量的超过 29%,且该数字预计将持续攀升。东亚城市掌管桃园国际机场、仁川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机场等全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国际机场,更是全球进出口最为频繁的区域之一。东亚城市在客运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已有重要进展,但由私企主导的货运行业仍多以汽油引擎驱动为主。交通运输部门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的约 23%,而物流业占了其中的 40%。2000-2050 年间,全球陆运总量预计将增加 241%,而亚洲地区更预期将增加 645%。因此,若未能确实解决城市的货运问题,各国将难以实现巴黎协定、可持续发展和脱碳政策的目标。电子商务经济的兴起和数字化进程将加剧
4、货运业的负面影响,为城市带来空气和噪音污染、交通拥挤和事故,以及道路使用者空间竞争等问题,损害城市的宜居性。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韩国网上交易额有所增长,却也唤起了过劳配送员的健康和安全顾虑。另外,不合时宜的法律规范也可能阻碍新型技术和科技的应用。例如,中华台北即禁止小型货运自行车上路。本报告将通过苏州市、首尔市和桃园市等三个东亚城市的案例,探讨下列议题:当前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如何塑造城市货运?地方政府可如何规划可持续的城市物流系统?城市在规划可持续物流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哪些监管和制度环境?本研究主要通过案头研究、城市代表访谈,以及分析城市政策文件和开源数据收集资料编写而成。4 宜可城的生态物流框
5、架:可持续城市物流的推手 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投入于提升物流绩效的努力,多半集中在优化配送效率、可靠性和盈利性。即使是在法国,有关可持续城市客运的规划也超前物流领域三十年。但显而易见的是,若未充分纳入关于货运可持续性的考量,更高的货运量将打乱城市结构,影响当地社区的宜居性。因此,在提升效率和可靠性之余,更需将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纳入考虑。宜可城的生态物流框架包含了四个政策目标,以在不同利益相关者需求间取得平衡的同时,协助城市达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目标:生态环境泛指减少货运操作和配送时产生的空气和噪音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社会平等确保安全、城市政策中的公众参与,以及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从而
6、将货运对居民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经济可持续性保持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处理能源效率和整体货运部门效率与可负担性等问题;运营效率包含了配送产率(如:平均有效载荷量)、使用率(如:车队)和可靠性(如:及时性)。“避免-转型-改善-整合”策略 城市可如何通过管理和规划可持续城市物流,来实现上述的四个政策目标?在交通运输领域常见的“避免-转型-改善(ASI)”策略之外,一体化的综合策略对于推进可持续城市物流系统的有益和务实转型也至关重要。因此,宜可城采用了“避免-转型-改善-整合”(ASII)策略来为改善可持续城市物流,创造有利的政策和机制。5 苏州市 苏州市是江苏省地级市,同时也是中国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